盐酸哌罗匹隆片 的副作用是什么?

治癫药有什么副作用-医药治疗癫痫副作用

这个药是日本人2001年搞出来的,具体的不良反应如下:不良反应据国外研究数据,哌罗匹隆在日本获准上市前的研究中,429例中有267例(62.2%)发生不良反应。主要为静坐不能109例(25.4%),震颤65例(15.2%),肌强直52例(12.1%),构音障碍45例(10.5%)等锥体外系症状,失眠93例(21.7%),困倦59例(13.8%)等精神神经症状。临床实验室检查异常有催乳素升高27.5%(28例/102例),CK(CPK)升高7.2%(23例/318例),AST(GOT)升高3.4%(13例/381例), ALT(GPT)升高3.4%(13例/381例)等。(获得批准时)

严重不良反应:

1.恶性综合征(不足0.1%-5%);

出现运动不能性哑症 、强烈肌强直、吞咽困难、心率加快、血压波动、出汗等表现。发热时须停药,降温、补充水分,同时给予对症治疗。本症发病时,多有白细胞增加、血清CK(CPK)上升的情况,也有伴随肌红蛋白尿的肾功能降低的情况。持续高热,有发展恶化为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循环衰竭、脱水症状及急性肾竭而亡的情况。 copyright chinamsr.com

2.迟发性运动障碍(不足0.1-5%)

长期给药会出现嘴部的不随意运动,停药后仍然可能持续,因此要充分观察,必要时进行适当的对症处置。

3.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率不明);

引起肠麻痹(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明显便秘、腹部饱胀或弛缓以及肠内物质的滞留等症状),会发展为麻痹性肠梗阻,因此出现肠麻痹时,应停药。由于本品在动物实验(狗)中具有止吐作用,考虑到会使恶心、呕吐反应不显现,应加以注意。

4.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 (不足0.1-5%)

出现过伴有低钠、低渗血症,尿中钠排泄量增加,高渗尿,惊厥,意识障碍等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应停药并进行适当的处置,如限制摄取水分等。有报导抗精神病药的大剂量、长期给药是出现SIADH的危险因素。

5.惊厥(发生率不明)

出现过惊厥,在认为异常时,停药并给予适当的处置。

6.横纹肌溶解症(发生率不明)

出现过横纹肌溶解症,如出现肌肉痛、无力、CK(CPK)上升、血中及尿中肌红蛋白上升等情况时,应立即停药,并给予适当的处置。应注意避免横纹肌溶解症引起的急性肾竭发生。

禁忌

1.昏迷状态的患者禁用(本品可能会加重昏睡状态);

2.受巴比妥酸衍生物等中枢神经抑制剂强烈影响的患者禁用(本品可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 chinamsr.com

3.对本品的成份有过敏史的患者禁用;

4.正在接受肾上腺素治疗的患者禁用(本品可逆转肾上腺素的作用,引起血压下降)。

注意事项下列情况慎用:

1.肝、肾损害患者(发现肝、肾损害动物(大鼠)模型中本品的血药浓度升高);

2.患有心血管疾病、低血压或怀疑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有时会出现一过性低血压);

3.帕金森氏症患者(可能会加重锥体外系症状);

4.癫痫等痉挛性疾病患者或有既往病史患者(可能会降低痉挛阈值);

5.药物过敏症患者;

6.伴有脱水、营养不良状态等的身体疲弱患者(易引起恶性综合症);

7.有既往自杀企图和自杀念头的患者(可能会使症状恶化);

8.有糖尿病或既往史的患者、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糖、肥胖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出现过血糖值上升)。

需注意事项:

1.由于伴随恶性综合征出现的CK(CPK)上升、且有本品使CK(CPK)升高的情况,在充分观察认为有异常的情况下,进行中止给药等适当的处置。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中,也有剂量的急剧增加导致出现恶性综合征的报导;

2.由于本品可能引起困倦,导致注意力、集中力及反射运动能力等降低,注意不要让正使用本品的患者从事驾驶等伴有危险的机械操作; 本文来自中国医药联盟

3.由于本品会导致兴奋、运动失调、紧张和冲动控制障碍等阳性症状加重,需注意观察,一旦出现症状恶化,需采取适当处理,采用其他治疗措施;

4.由于本品在动物(犬)实验中具有止吐作用,可能会掩盖其他药物中毒或肠梗阻、脑瘤等疾病引起的呕吐症状,应加以注意;

5.由于食物可影响本品的吸收,建议餐后服用(空腹时给药的吸收情况较进食后给药低);由于本剂易被肝酶代谢,血中浓度易于变化,特别是在肝和肾损害的患者、高龄患者、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代谢抑制剂并用的患者体内,有血药浓度升高的可能,因此要充分观察,慎重给药。

6.有报道服用本品治疗时曾发生不明原因的猝。国外文献报道对认知障碍有关的精神病高龄患者的17例临床试验中,与本药同类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的亡率比安慰剂组高1.6-1.7倍。

7.动物(雌性大鼠)的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1 mg/kg以上的剂量可致骨量(骨密度)减少,病理显示骨量减少。这些发现被认为是由于催乳激素上升而引起的雌激素分泌受到抑制所致,其他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等)中也有同样的现象。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1.孕妇或者可能怀孕的妇女,只有判定治疗上的有益性大于危险性时才给药。(孕妇服用本品的安全性尚不明确。)2.哺乳期妇女服药期间停止哺乳。(动物(大鼠)试验显示本品可通过乳汁分泌。)

中药治疗癫痫的优点有哪些

通过中医在治疗癫痫过程中,分析出中医治疗癫痫的八种方法:

1)补肝肾填精髓法: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髓主脑,伎巧出焉。凡是由于禀赋不足所引起的癫痫,诸如原发性癫痫,或由于遗传因素或是大脑先天性缺损所致者,都可以用补肾的方法治疗。另外癫痫大多患病日久,穷必及肾,肝肾之间关系密切,也就是常说的"肝肾同源",肾水不足则肝阴必然亏损,肝肾两虚,就要以形成虚风内动,引起惊痫抽搐。

2)健脾补气止痫法:这种方法常在癫痫休止期使用。尤其病人见有面色发黄、形体消瘦,经常出汗,食欲不振等症状时较为适用。或是轻微抽搐,间隔时间较长,局部肌肉抽动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健脾益气虽然不能直接祛风、化痰,但中医认为培土可以抑木,就是说脾胃强壮了,可以抑制肝风的蠢动。另外脾胃健旺了,湿痰也可以减少。所以在临床上应用健脾的药物后,可以看到病人面色逐渐红润,精神好转,食量增加,体质增强,从而使癫痫的发作次数慢慢减少。

3)祛风解毒止痫法:本法适用于因风邪而引起的癫痫。风邪有外风和内风的区别。外风多是指风寒或风湿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风邪阻于经络可以见到剧烈头痛、肢体麻木等症。内风则是由于肝阳上亢或阴虚内动、风挟痰浊瘀血上扰神明而引起癫痫抽搐。临床上发病迅猛,变化迅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或出现全身强直抽搐,摇头动肩,口眼震颤,肢体肌肉抖动,或两眼上视或斜视,头晕目眩、脉弦劲有力。

4)化滞通腑,清热止痫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中医所说的"食痫"、"热痫",食痫即由于饮食失节而诱发的癫痫病,小儿痫病用此法者较多。癫痫发作时多数伴有胃肠道的症状,如打嗝,脘腹胀满,纳呆厌食,或反复呕吐,或阵发性剧烈腹部疼痛。

5)镇惊安神调气止痫法:如因惊恐等精神情志因素过极而诱发的癫痫病适用此法。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气血逆乱,上犯脑髓,情志过极,心肝火盛,邪热上扰则神不守舍而致惊痫抽搐。在癫痫发和时伴有惊叫,惊惕不安,肌肉跳动,喜笑失常,神魂不守,平时胆怯易惊,躁动不安,少眠多梦,可以用镇惊安神的药物。

6)醒神开窍定痫法:癫痫神昏窍闭当以开窍法救急,这是共识,但如何开窍,认识并不统一。有人主张芳香开窍,有人主张豁痰开窍,有人则认为勿需单用开窍药,而应以活血化痰通络为主。我的经验是遇痫发急症,要针药并用,中西医并举,迅速止痫,以保护脑髓神机免遭持续损害为目的。

7)祛痰止痫法:中医认为"无痰不作痫",也就是说痰是致痫之源,故逐痰、豁痰是治疗癫痫很重要的方法。癫痫病人或是由于形之痰闭阻肺络,出现喉间痰声漉漉、口吐痰涎,或者由于无形之痰蒙蔽状。这些痰证有的是由于脾虚运化失职,水湿所化的痰,开成热痰、燥痰所致。验之临床,当根据患者痰邪性质不同,分别选用清热化痰、燥湿化痰、理气化痰、搜风化痰等法。

8)活血化阏法:此法对于颅脑外伤,或小儿难产、颅内出血所造成的癫痫更为适宜。癫痫发作时,人体脏腑气血失去了平衡而发生紊乱。气机紊乱必然导致血流不畅,这是因为气和血有密切的联系。气滞以后血流瘀阻,血瘀以后气机更加不利。所以在治疗癫痫时,尤其是治疗外伤性癫痫时,运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可以提高疗效。常用活血药时要注意,妇女月经过多或妊娠期间禁用。

以中国传统医学为基础,默默耕耘于望、闻、问、切与辩证施治之妙方良药的开拓与创新,通过运用中医特色诊断方法,结合中药配伍的千变万化辩证施治,对治疗常规疾病、非常规性疑难杂症等疾病一直走在了中医药科技与学术的前沿,是一所真正具有特色中医的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