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绍功先生讲温胆汤的妙用

竹沥水治疗癫痫-竹沥液喝了有什么用的

1、温胆汤的 历史 演变和发展

温胆汤,始载于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胆腑》篇中:“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为安神方剂。后世增入茯苓并扩大其主治范围,如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明《景岳全书》均主治“气郁生涎”,开始转成治痰之方。至清《成方便读》主治“胆虚痰扰”,正式成为治疗痰浊的主方。

经陈无择化裁,将《备急千金要方》温胆汤原方,减少生姜用量,增入茯苓一味,后人又加入大枣,组成现今治痰浊的“温胆汤”。其中温药三味(半夏、陈皮、生姜),凉药一味(竹茹),平药三味(茯苓、甘草、大枣),总以辛温组方。寒热并用,辛苦兼施,酸甘相配。辛温而不热,清热而不寒,祛痰而不燥,健脾而不腻。全方性平气和,由原方的温复胆气扩大为温顺胆气,和胃祛痰,清净胆腑。由原方主治虚烦不得眠扩大为治痰浊证的主方,解除木郁土壅,痰浊内生之证。

温胆汤为历代医家常用,主要的化裁方有四首:宋《济生方》加胆星、菖蒲、党参,名“涤痰汤”,增强益气祛痰、化浊开窍之力,善治痰迷心窍证;明《证治准绳》加枣仁、熟地、人参、五味子,名“十味温胆汤”,增大补气养血宁神之力,善治心虚胆怯气血不足,痰浊内生证;清《六因条辩》加黄连,名“黄连温胆汤”,加大清热之力,专治痰热内扰证;清《通俗伤寒论》加青蒿、黄芩、碧玉散,名“蒿芩清胆汤”,增加清胆利湿、和

1/6

胃降逆之力,专治湿温、呕逆证。

注:碧玉散:滑石30克,甘草10克,青黛5克(冲服)。此方见于刘河间《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主治暑湿内蕴,小便不利,用六一散通膀胱之腑,泄热祛湿。加青黛,泻肝火。于暑热天,热毒上攻,目赤肿痛,小便黄赤,投用此方,导热下行。对暑热夹湿,身热心烦,口渴尿少,咽喉肿痛,口腔溃疡及小儿夏季热,方简而立效。

2、温胆汤,“苔腻”一锤定音

“温胆汤”治痰浊化热证常能获效。要掌握六个主证:苔腻、脉滑、头重、胸满、口粘、纳呆。中医治病,分外感病和内伤病,内伤病里面分虚证和实证,实证里面主要是痰和瘀,尤其要重视痰,切勿疏忽。其中尤以苔腻为要,可以“一锤定音”,所谓“但见苔腻一证便是,其余不必悉具”,这是痰浊,就要想到用温胆汤。

3、沈氏女科对温胆汤的化裁

温胆汤里面一共八个药,前面四个药必须得用,即:竹茹、枳壳、云苓、陈皮。竹茹清热祛痰为主药;云苓、陈皮健脾祛痰,截断“生痰之源”为辅药;枳壳理气行滞,利于痰浊排除,为佐使药。温胆汤仅用此四味为基础药。

后面4个药取消:半夏虽可化湿祛痰,但因其燥性不利于“痰浊化热”之主证;生姜虽能祛痰,但因其辛温也不利于“痰浊化热”之主证;炙草味甘,大枣滋腻,均不利于祛痰浊,故此四味

2/6

均删除不用。

加石菖蒲、郁金:方中痰浊最易闭窍,为利于祛痰,应伍透窍豁痰的石菖蒲,畅行气血的郁金,对祛痰浊非常有利,又透又行,这样痰浊就祛除了。

这样祛痰主方温胆汤就由竹茹、枳壳、云苓、陈皮、石菖蒲、郁金六味组成。

这六个药必须得用,而且分量也固定,都是10g。

温胆汤16则加味法

1.热痰粘稠-葶苈子、黄芩、鱼腥草、胆星、天竺黄、竹沥水。

2.寒痰稀沫-白芥子、桂枝、干姜、细辛、法夏。

3.顽痰不化-生龙骨、生牡蛎、海蛤壳、海藻、莱菔子。

4.癫痫-海参肠、白矾、灵磁石、钩藤、荆芥、野菊花、珍珠母。

5.精神分裂症-制军、青礞石、草决明、桃仁、生栀子。

6.神衰失眠-炒枣仁、夜交藤、黄连、肉桂、合欢皮、知母、川芎。

7.眩晕耳鸣-泽泻、炒白术、蝉衣、阿胶珠、白菊花、天麻。

8.原发性高血压-钩藤、莱菔子、泽泻、海藻、夏枯草、生石决明。

9.冠心病-全瓜蒌、薤白、丹参、葛根、苏木、红花。

10.胃肠证-木香、砂仁、公英、连翘、焦三仙、生内金。

11.功能性发热-青蒿、银柴胡、生芪、桑白皮、车前草。

3/6

12.更年期综合征-蛇床子、泽兰、川断、桂枝、白芍、牡蛎。

13.尿毒症-白花蛇舌草、王不留行、益母草、丹参、仙鹤草、生薏苡仁、泽兰。

14.妇女病-鸡血藤、香附、伸筋草、丹参、川楝子、益母草、当归。

15.良性肿瘤-夏枯草、生牡蛎、山慈菇、丹参、莱菔子、生山楂。

16.癌症-白花蛇舌草、公英、野菊花、仙鹤草、生苡仁、丹参、三七粉。

辨痰的要害不在颜色,在它的质量。常规来讲,黄痰主热;白痰主寒,其实不对,粘稠甭管是白是黄都是热痰,稀痰甭管白和黄都是寒痰,用质量来区分寒热。热痰要加葶苈子、天竺黄;寒痰要加白芥子、法半夏。这是我们所谓的有形的痰,就是咯出来的痰。肺为贮痰之器,看见的痰,是有形的痰或者叫狭义的痰。假如顽痰,苔腻,退不了的叫顽痰,可加三个石头和海藻,三个石头:生龙骨、生牡蛎、海蛤壳。

癫痫加海参肠和灵磁石。海参肠就是海参的肠,把它取出来,然后把沙子洗掉,给它阴干以后磨粉。喝温胆汤的时候,以温胆汤冲海参肠的粉,每次3g,这是治癫痫非常有效的一个药;精神分裂症,加制川军和礞石,甚至可以用生大黄来通便,精神分裂症通便症状就能缓解,但是必须要中病即止,长时间服用病人会伤正,甚至于会引起不良的后果;神经衰弱,这和精神分裂是

4/6

两个病,一个精神病,一个神经病,加炒枣仁和夜交藤,都用30g;尼尔氏综合征,高血压引起的眩晕,加泽泻和白术,高血压再加莱菔子、生石决明;冠心病加全瓜蒌和葛根;胃的病加木香和公英;低热加青蒿和银柴胡,青蒿必须得后下,用15g;更年期综合征加蛇床子和泽兰;尿毒症加王不留行和益母草;妇女病调经,加鸡血藤和香附;良性肿瘤加山慈菇和浙贝;恶性肿瘤加白花蛇舌草和仙鹤草,白花蛇舌草必须用30g,这就是温胆汤的16个加味法。

临床只要看到病人舌苔腻的,想到温胆汤,然后根据16个不同的病加不同的主药,另外根据病型,随证再加药,只要你坚持用,不是百发百中,肯定有效。但有个前提,也不能以为所有的病用温胆汤的16个加减法都有效,必须是苔腻。而且里面还有一个关键就是痰瘀互结。从痰来治,想到的就是没有瘀,舌质不紫,舌下静脉不怒张,也是加上化瘀的药,提高疗效,既祛瘀又化痰。化瘀药有两个好药,最常用的就是丹参,30g的丹参;另外一个药就是水蛭,其实水蛭没有毒,水蛭是双向调节的,这样就明显的提高疗效了。

大脑有过受伤使,过了十几年头脑胀痛是什么原因

原因

头胀痛产生的原因很多,可归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与精神情绪因素有一定关系。

1.感受外邪 由于起居不慎,感受四时风寒湿热等外邪,上犯头顶,经络受阻,头胀而痛。

2.肝郁化火 由于事不遂心或与人发生口角,郁怒伤肝,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清窍而为头胀痛。

3.紧张劳累 由于工作节奏快,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或连续工作,用脑过度,使头部经脉收引,气血运行失常或脑失所养而发生头胀痛。

表现

头胀痛除了以胀为主要特征外,常表现为头痛且胀,或面红耳赤,口渴欲饮,或伴眩晕,心烦易怒,口若不眠,或身心紧张、头晕乏力。有时伴有跳痛,有时表现为停止工作胀痛反而更明显。

中成药

春季多为风热之邪犯表的风热表证。主要症状有身热显著、汗出不畅、头胀痛、咳嗽、咯吐黄黏痰、咽干咽痛、鼻流黄涕、口渴欲饮等。应选用辛凉解表、清肺透热的中药。

如双黄连口服液、复方银黄口服液、999感冒灵冲剂、复方双花口服药、维生素C银翘片等。咽痛明显者可选用金果含片、西瓜霜润喉片含服。咳嗽咯痰明显者可选用鲜竹沥水、祛痰灵口服液或川贝枇杷露。

按摩

1.体位 受术者坐位,施术者站于受术者前、后或一侧。

2.手法 推、揉、按、拿、搓法。

3.选穴 印堂、神庭、太阳、头维、睛明、风池、百会。

4.操作 先用双手拇指交替推印堂至神庭,再经额前分推印堂至太阳(又称开天门),然后以大鱼际侧部分推前额至头两侧。揉以上部位与路线,并用多指揉头两侧胆经路线,重点揉太阳、头维。按上述部位及路线,以拇、食两指拿捏头两侧,拇指和多指分别置于头顶部拿太阳至风地。两手多指并拢,分别揉两侧太阳穴一带。用双手多指指腹及指端抓打头部。最后用拇指或多指分别按揉乳突至风池一带,点太阳、按头维、拿揉风池、压风府,以两手多指拿揉颈部与肩并而结束。

按摩注意事项

手法宜轻柔缓和、力量适中、干净利落,手掌不能紧贴面部及眼睛,不可用猛力、暴力,以免擦破皮肤。高血压或眩晕症患者按摩时须采用仰卧位。

头痛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有颅内的、颅外的;有头颅局部的,也有全身性的;也有许多至今仍找不到病因的头痛。临床常见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类:

(l)血管扩张:颅外动脉扩张最常见于偏头痛及额动脉炎。颅内外急慢性炎症时,病原体及其毒素可引起血管扩张性头痛;代谢性疾病、中毒性疾病、脑外伤、癫痫发作后、高血压脑病、大量服用脑血管扩张药等均可引起血管扩张性头痛。

(2)血管被牵引、压迫或伸展移位:颅内占位性疾病;急性脑膜炎和脑炎、中毒性脑病、脑水肿、脑积水、静脉窦血栓形成、脑肿瘤或囊虫的压迫堵塞造成脑脊液循环障碍等所致的颅内压增高;还有见于腰穿、腰麻后脑脊液流出较多,颅内压下降,导致颅内静脉窦及静脉扩张引起的头痛。

(3)脑膜受刺激引起头痛:颅内急、慢性炎症性渗出物(如腹膜炎等),或出血性疾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血液刺激脑膜,或脑水肿使脑膜及血管受牵拉而产生头痛。

(4)神经刺激:脑神经(如三叉神经等)、颈神经炎症及压迫、移位等均可引起相应的神经痛。

(5)头颈部肌肉痉挛性收缩引起头痛:头颈部肌肉紧张、炎症、局部肿块、慢性脓肿等颈部疾病,反射性地引起颈肌痉挛、持久收缩,导致头痛。如颈椎病变引起的头痛,又称肌肉收缩性头痛。

(6)头部附近器官的放射性或牵涉性头痛:常见于眼、耳、鼻、鼻窦、牙齿等部位的病变,可扩散或反射到头部而产生头痛。

(7)其他原因所致:常见有心因性头痛,主要由于精神或情绪因索引起的头痛,如常见的神经官能症性头痛、癔病或抑郁症等,还有一些如“游泳镜性头痛”、良性咳嗽性头痛、冷刺激性头痛.

对于头痛的治疗最根本的办法是查找清楚病因,解决好病因才能根治,如果病因不清楚的通常没有办法根治,主要是用一些止痛药对症治疗,配合一些中药调理。

竹子有什么作用

竹子的用途主要有以下几种:

1工艺制造价值,竹子号称植物中的钢筋,它韧性超强,竹纤维相当多,可以用来加工的产品数不胜数。

2欣赏价值,竹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古代的文人墨客就特别喜欢画竹、咏竹、种竹。

3、药用和食用价值,竹子也的确是可以用来药用的,特别是竹叶,可以用来治疗人体多种疾病,对于一些顽疾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夏天头脑胀痛怎么回事

很多情况下头胀痛是人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原因

头胀痛产生的原因很多,可归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与精神情绪因素有一定关系。

1.感受外邪 由于起居不慎,感受四时风寒湿热等外邪,上犯头顶,经络受阻,头胀而痛。

2.肝郁化火 由于事不遂心或与人发生口角,郁怒伤肝,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清窍而为头胀痛。

3.紧张劳累 由于工作节奏快,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或连续工作,用脑过度,使头部经脉收引,气血运行失常或脑失所养而发生头胀痛。

表现

头胀痛除了以胀为主要特征外,常表现为头痛且胀,或面红耳赤,口渴欲饮,或伴眩晕,心烦易怒,口若不眠,或身心紧张、头晕乏力。有时伴有跳痛,有时表现为停止工作胀痛反而更明显。

中成药

春季多为风热之邪犯表的风热表证。主要症状有身热显著、汗出不畅、头胀痛、咳嗽、咯吐黄黏痰、咽干咽痛、鼻流黄涕、口渴欲饮等。应选用辛凉解表、清肺透热的中药。

如双黄连口服液、复方银黄口服液、999感冒灵冲剂、复方双花口服药、维生素C银翘片等。咽痛明显者可选用金果含片、西瓜霜润喉片含服。咳嗽咯痰明显者可选用鲜竹沥水、祛痰灵口服液或川贝枇杷露。

按摩

1.体位 受术者坐位,施术者站于受术者前、后或一侧。

2.手法 推、揉、按、拿、搓法。

3.选穴 印堂、神庭、太阳、头维、睛明、风池、百会。

4.操作 先用双手拇指交替推印堂至神庭,再经额前分推印堂至太阳(又称开天门),然后以大鱼际侧部分推前额至头两侧。揉以上部位与路线,并用多指揉头两侧胆经路线,重点揉太阳、头维。按上述部位及路线,以拇、食两指拿捏头两侧,拇指和多指分别置于头顶部拿太阳至风地。两手多指并拢,分别揉两侧太阳穴一带。用双手多指指腹及指端抓打头部。最后用拇指或多指分别按揉乳突至风池一带,点太阳、按头维、拿揉风池、压风府,以两手多指拿揉颈部与肩并而结束。

按摩注意事项

手法宜轻柔缓和、力量适中、干净利落,手掌不能紧贴面部及眼睛,不可用猛力、暴力,以免擦破皮肤。高血压或眩晕症患者按摩时须采用仰卧位。

头痛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有颅内的、颅外的;有头颅局部的,也有全身性的;也有许多至今仍找不到病因的头痛。临床常见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类:

(l)血管扩张:颅外动脉扩张最常见于偏头痛及额动脉炎。颅内外急慢性炎症时,病原体及其毒素可引起血管扩张性头痛;代谢性疾病、中毒性疾病、脑外伤、癫痫发作后、高血压脑病、大量服用脑血管扩张药等均可引起血管扩张性头痛。

(2)血管被牵引、压迫或伸展移位:颅内占位性疾病;急性脑膜炎和脑炎、中毒性脑病、脑水肿、脑积水、静脉窦血栓形成、脑肿瘤或囊虫的压迫堵塞造成脑脊液循环障碍等所致的颅内压增高;还有见于腰穿、腰麻后脑脊液流出较多,颅内压下降,导致颅内静脉窦及静脉扩张引起的头痛。

(3)脑膜受刺激引起头痛:颅内急、慢性炎症性渗出物(如腹膜炎等),或出血性疾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血液刺激脑膜,或脑水肿使脑膜及血管受牵拉而产生头痛。

(4)神经刺激:脑神经(如三叉神经等)、颈神经炎症及压迫、移位等均可引起相应的神经痛。

(5)头颈部肌肉痉挛性收缩引起头痛:头颈部肌肉紧张、炎症、局部肿块、慢性脓肿等颈部疾病,反射性地引起颈肌痉挛、持久收缩,导致头痛。如颈椎病变引起的头痛,又称肌肉收缩性头痛。

(6)头部附近器官的放射性或牵涉性头痛:常见于眼、耳、鼻、鼻窦、牙齿等部位的病变,可扩散或反射到头部而产生头痛。

(7)其他原因所致:常见有心因性头痛,主要由于精神或情绪因索引起的头痛,如常见的神经官能症性头痛、癔病或抑郁症等,还有一些如“游泳镜性头痛”、良性咳嗽性头痛、冷刺激性头痛.

对于头痛的治疗最根本的办法是查找清楚病因,解决好病因才能根治,如果病因不清楚的通常没有办法根治,主要是用一些止痛药对症治疗,配合一些中药调理。

养节节高竹子的好处

竹子为“岁寒三友”之一。中医认为,竹子全身各部位皆可入药。如竹叶、竹茹、竹笋等等,每个部位具有不同的祛病养生功效。

竹叶

又称淡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性寒,味甘淡,入心、肺、胆、胃经,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的功效,用于治疗热病烦渴、小儿惊痫 、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赤、口糜舌疮等症。《药品化义》载:“竹叶清香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清。……主治暑热消渴,胸中热痰,伤寒虚烦,咳逆喘促,皆用为良剂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竹叶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和香豆素类内酯,具有良好的抗自由基能力和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降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保护肝脏、扩张毛细血管、疏通微循环、活化大脑、促进记忆、改善睡眠、抗癌症、美化肌肤等功效。研究还证实,淡竹叶对金**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用于清心利尿,治疗心火炽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而赤,或热淋尿痛,以及外感风热等,均取得较好效果。

竹茹

又名淡竹茹、竹皮,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成卷曲扭缩丝状团形,入药可生用,亦可将生姜水与竹茹充分拌匀,置锅内微炒制成姜竹茹。其性凉,味甘苦,入胃、胆经,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功效,用于治疗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眠、中风痰盛、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症。《药品化义》载:“竹茹,轻可去实,凉能去热,苦能降下,专清热痰,为宁神开郁佳品。主治胃热噎膈,胃虚干呕,热呃咳逆,痰热恶心,酒伤呕吐,痰涎酸水,惊悸怔忡,心烦躁乱,睡卧不宁,此皆胆胃热痰之症,悉能奏效”。

竹沥

又称竹汁、淡竹沥,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用火烤而流出的液汁,性寒,味甘苦,入心、胃经,具有清热化痰、镇惊利窍的功效。《本草备要》载:竹沥“清风降火、润燥行痰、养血益阴、利窍明目。治中风口噤、痰迷大热、风痉癫狂、烦闷消渴、血虚自汗”,为清热化痰之要药,“竹沥行痰,通达上下百骸毛窍诸处。如痰在巅顶可降,痰在胸隔可开,痰在四肢可散,痰在脏腑经络可利,痰在皮里膜外可行”,以竹沥水代茶频饮,连服数日,可治消渴、小便多;竹沥加生姜汁、胆星末、天然牛黄调匀,白开水送服,可治小儿惊风、四肢抽搐;治中风痰迷心窍取竹沥、生葛根汁、生姜汁搅匀温服。

竹卷心

又名竹针、竹心,为嫩竹叶卷面而未张开的幼叶,与竹叶性味、功效相同,具有清心除烦、消暑止渴的功效,但清火力较强,多用于温热病心热烦闷、神昏等证。《本草再新》就记载:“(竹卷心)清心泻火,解毒除烦,清暑利湿,止渴生津”。用其泡服代茶饮,能治复发性口疮和慢性前列腺炎。

竹黄

又称天竺黄、竹膏,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竹黄蜂咬洞后,而于竹节间贮积的伤流液,经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质。本品自然产出者很少,大多采用火烧竹林的方法,使竹暴热后,竹沥溢在节间凝固而成,然后剖取晾干。其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神昏谵语、中风痰迷不语、小儿惊风抽搐、癫痫等症。《本草汇言》载:“天竺黄,豁痰利窍,镇惊安神之药也。李氏(时珍)曰,其气味功用,与竹沥大同小异。第竹沥性速,直通经络,而有寒滑之功;竹黄性缓,清空解热,而更有定惊安神之妙”。《小儿药证直诀》中的“抱龙丸”和“利惊丸”都有竹黄这味药。

竹笋

为禾本科植物竹的新生嫩芽,按采收季节不同,分为冬笋、春笋和鞭笋(夏季采摘)几种。竹笋营养十分丰富,既可食用,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性微寒,味甘,具有益气开胃、清热化痰、通利水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纳呆食少、肺热咳嗽、消渴等症。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载:“竹笋味甘无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力,可久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竹笋所含的膳食纤维可增加肠道水分的储存量,软化粪便易于排出,起到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通利大便的作用。同时其排毒功能还可减少胃肠癌、乳腺癌的发生。

还有竹衣(金竹杆的内膜)、竹精(新竹管腔内之液汁)等亦入药。竹衣治喉哑劳嗽,竹精治汗斑。可以说“竹子全身皆是宝,入药治病把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