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脱壳后.它的壳有什么要用价值?

知了皮有什么药用价值-知了皮治疗小儿癫痫吗

知了蜕的那个干壳入药称蝉蜕。

蝉蜕 蝉蜕是蝉科昆虫黑蚱等的若虫羽化时脱落下来的皮壳。蜕有退之音,脱之意,所以这种药材叫做蝉蜕。在我国,黑蚱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中南各省,多栖息在柳、杨、枫杨等树上,吸食树木中的汁液。蝉蜕略呈椭圆形并弯曲,长约3.5 cm,宽约2 cm,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体轻,中空,易碎,具有散风除热、利咽、透疹解痉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咽痛、麻疹不透和惊风抽搐等症。

药用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等的幼虫羽化后所脱落的皮壳。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肺、肝经。

功效散风热,利咽喉,退目翳,定惊痫。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咳嗽,以及风疹、皮肤瘙痒等症。

蝉蜕有疏散风热作用,用于风热表症常配合薄荷等同用;对风疹瘙痒也有祛风止痒的功能。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蝉蜕透发而有清热作用,因其主要为疏风热,故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者居多,常与牛蒡子、薄荷同用;但如热盛疹出不畅,又可配紫草、连翘等应用。

3.用于咽喉肿痛以及音哑等症。

蝉蜕所治咽喉肿痛一般以外感风热引起者为宜,因其有疏风热、利咽喉作用,多与薄荷、牛蒡子、连翘、桔梗、甘草配合应用。至于治音哑,则以风邪郁肺、肺气失宣所引起者为宜,取其宣肺开音之功,常合桔梗、玉蝴蝶、胖大海等同用。

4.用于目赤肿、翳膜遮睛。

本品对风热引起的目赤、翳障,及麻疹后目生翳膜,有明目退翳作用,可配菊花、谷精草、白蒺藜等应用。

5.用于破伤风、小儿惊风、夜啼等症。

蝉蜕既能祛外风,又能息内风而定惊解痉,对破伤风出现四肢抽搐,可配全蝎等同用;对惊风、小儿夜啼出现惊痫不安,可配钩藤等同用。

处方用名蝉蜕、蝉退、蝉衣、净蝉衣(均洗净、生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服。治破伤风可用五钱至一两。

方剂举例蝉蜕散《沉氏尊生》:蝉蜕、薄荷。治感冒风热、皮肤瘙痒等症。

蝉花散《证治准绳》:蝉衣、羌活、菊花、谷精草、白蒺藜、防风、密蒙花、草决明、黄芩、蔓荆子、栀子、木贼、荆芥、川芎、甘草。治肝经风热上攻、目赤肿痛、翳膜遮睛。

知了的营养价值?

知了的营养价值有:

1、蝉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是体弱、病后、老人及妇女产后的高级营养补品。

2、蝉蛹能产生具有药理学活性的物质,可有效提高人体内白细胞水平,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延缓人体机能衰老,蝉蛹油可以降血脂、降胆固醇、对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改善肝功能有显著作用。

3、蝉蛹体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含氨基酸46.63%,蛋白质58.58%,脂肪10.23%,全钾0.3%,全磷0.58%,钙16.0毫克/千克,锌82.2毫克/千克。其次是金蝉的药用价值。

4、蝉蜕富含甲克素,异黄质蝶呤、腺苷三磷酸酶,常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咳嗽音哑、咽喉肿痛、风疹瘙痒、目赤目翳、破伤风、小儿夜哭不止等症状。

扩展资料:

北美独有的周期蝉:

近些在北美洲发现几种13年或17年才会出现一次的蝉,13年蝉大多分布在美国南部,17年蝉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北部,这些蝉严格按照时间出现,也就是说幼虫在土壤中严格生活12年或16年,因此又被称作“周期蝉”。

研究发现,周期蝉出现的头一年,美国大部分食肉鸟类的数量都是最低的时候,当周期蝉出现在树枝时,他们的天敌数量恰巧是最少的一年。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蝉严格按照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生活周期。

参考资料:

人民网-安徽蝉幼虫成美食 细说蝉蛹的营养价值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蝉

中药虫退叫什么?有什么作用?

你说的是蝉蜕吧。

蝉蜕:

为蝉科昆虫黑蚱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主产于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省。全国大部分地区亦产。夏、秋二季采集,除去泥士、杂质,晒干。生用。

药性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本品甘寒清热,质轻上浮,长于疏散肺经风热以宣肺利咽、开音疗哑,故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症见声音嘶哑或咽喉肿痛者,尤为适宜。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恶风,头痛口渴者,常配伍薄荷、牛蒡子、前胡等药,如《时病论》辛凉解表法。治疗风热火毒上攻之咽喉红肿疼痛、声音嘶哑,与薄荷、牛蒡子、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如蝉薄饮(《中国当代名中医秘验方临证备要》)。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宣散透发,疏散风热,透疹止痒,用治风热外束,麻疹不透,可与麻黄、牛蒡子、升麻等同用,如麻黄散(《杂病源流犀烛》);用治风湿浸*肌肤血脉,皮肤瘙痒,常配荆芥、防风、苦参等同用,如消风散(《外科正宗》)。

3.目赤翳障。本品入肝经,善疏散肝经风热而有明目退翳之功,故可用治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翳膜遮睛,常与菊花、白蒺藜、决明子、车前子等同用,如蝉花散(《银海精微》)。

4.急慢惊风,破伤风证。本品甘寒,既能疏散肝经风热,又可凉肝息风止痉,故可用治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证。治疗小儿急惊风,可与天竺黄、栀子、僵蚕等药配伍,如天竺黄散(《幼科释迷》)。治疗小儿慢惊风,以本品配伍全蝎、天南星等,如蝉蝎散(《幼科释迷》)。用治破伤风证牙关紧闭,手足抽搐,角弓反张,常与天麻、僵蚕、全蝎、天南星同用,如五虎追风散(广州中医学院主编《方剂学》引山西省史全恩家传方)。

此外,本品还常用以治疗小儿夜啼不安。现代研究证明,该药能镇静安神,故用之有效。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单味研末冲服。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

使用注意《名医别录》有“主妇人生子不下”的记载,故孕妇当慎用。

鉴别用药薄荷、牛蒡子与蝉蜕三药皆能疏散风热、透疹、利咽,均可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麻疹初起,透发不畅;风疹瘙痒;风热上攻,咽喉肿痛等证。但薄荷辛凉芳香,清轻凉散,发汗之力较强,故外感风热、发热无汗者薄荷首选。且薄荷又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牛蒡子辛散苦泄,性寒滑利,兼能宣肺祛痰,故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咯痰不畅者,牛蒡子尤为适宜。同时,牛蒡子外散风热,内解热毒,有清热解毒散肿之功。蝉蜕甘寒质轻,既能疏散肺经风热而利咽、透疹、止痒,又长于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凉肝息风止痉。

古籍摘要

1.《药性论》:“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

2.《本草衍义》:“治目昏翳。又水煎壳汁,治小儿疮疹出不快。”

3.《本草纲目》:“治头风眩运,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疔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大量甲壳质,并含异黄质蝶呤、赤蝶呤、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酚类化合物等成分。

2.药理作用:蝉蜕具有抗惊厥作用,其酒剂能使实验性破伤风家兔的平均存活期延长,可减轻家兔已形成的破伤风惊厥,蝉蜕能对抗士的宁、可卡因、菸碱等中枢兴奋药引起的小鼠惊厥亡,抗惊厥作用蝉蜕身较头足强。本品具有镇静作用,能显著减少正常小鼠的自发活动,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对抗咖啡因的兴奋作用。蝉蜕尚有解热作用,其中蝉蜕头足较身部的解热作用强。

3.临床研究:①以蝉蜕10g,通草5g,生大黄9g(后下),组成蝉蜕通黄汤,随病情加味,治疗产后急性尿潴留,疗效较好(中医杂志,2000,41(4):245)。②治疗小儿水肿,用蝉蜕10g,生甘草梢10~15g,加水200~300ml,煎煮10~15min,滤渣,先温洗小儿患处数次,再用药棉沾水外敷3~5min,每日3~5次(中医外治杂志,1999,18(9):416)。③以疏风解痉之蝉蜕为主,辅以润肺止咳化痰之品,组成基本方:蝉蜕10g,百部5g,桑白皮5g,杏仁10g,浙贝10g,厚朴5g,茯苓10g,陈皮5g,每日1剂,治疗百日咳有效(甘肃中医,1999,12(2):40)。④用蝉蜕、苍术各20g,僵蚕、川芎各15g,制白附子10g,治疗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效果较好(浙江中医杂志,1999,34(6):265)。此外,蝉蜕还可用治急性肾炎、糖尿病肾病、臌胀、疟疾、经行头痛、子宫脱垂、婴儿腹泻、喉源性咳嗽、顽固性眼睑跳动、角膜炎、面神经麻痹、脱肛、缠腰火丹、鞘膜积液、冻疮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