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对于癫痫有作用吗?

羊角风药-角风治疗癫痫危害大吗

防风是一种中药材,是很多护肤品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很多药方的主要成分。如果跟其他的药材搭配使用,具有很好的功效,还能够起到治疗风寒感冒等病症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分析一下防风的功效和作用吧。

1、抗菌。防风具有抗菌的功效,特别是对于痢疾杆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2、舒筋活络:防风是很多舒筋活血的药物的主要成分。因为防风能有效缓解肌肉疼痛的症状,具有舒筋活络的功效,它能治疗骨关节疼痛、经络不通的现象,也可以与羌活通同用。

3、美容养颜:防风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它能增强肌肤的免疫能力,能起到美容的效果,它还是护肤产品中常用的成分之一。

4、祛风解表。防风是发散风寒的解表药,属于伞形科植物,性味为甘、辛、微温,归膀胱肝脾经,主要功效为祛风解表。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头痛。主要用于感冒风寒所致的头痛、身疼、恶寒等。常常搭配紫苏叶和荆介陪在一起用。

5、可用于风湿痹痛。它常常与羌活、独活、川芎等配在一起用药,以增强祛风除湿和止痛的功效,例如羌活胜湿汤。

6、防风还具有止泻的功效。防风配上柴胡、羌独活等药,能散风胜湿,升清止泻。其药性偏温、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食用。

7、止血。正因为防风能够升脾之清阳,如果将它炒黑,有增强止血之效。槐角丸方中用防风配槐角、地榆、枳壳等,治诸痔、脱肛及肠风下血。

8、防风还具有止痒的功效,以风邪所致之瘾疹瘙痒较为常用。可以用来治疗湿热、血虚等症。

9、抗肿瘤的作用。防风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什么是发烧抽风

 导语 发现孩子发烧时要及时降温,如果超过38.5℃,家长就应该给孩子喂服退烧药,并进行物理降温,温水擦浴,用毛巾蘸上温水在宝宝颈部、腋窝、大腿根部擦拭5~10分钟。下面是我收集的 什么是发烧抽风,供您参考和借鉴。

  王医生医师

 年幼儿任何突发高热均可能引起高热惊厥,其发病率约2~8%,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在各种小儿惊厥中,高热惊厥约占30%,多见于6月~3岁的小儿,因为这一阶段的小儿大脑发育不够完善,抑制能力差,以至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与扩散,导致神经细胞异常放电而发生惊厥,发病原因除年龄因素外,还有遗传因素,患儿近亲中约40~58%有高热惊厥或癫痫史。

 典型的高热惊厥(简单型高热惊厥)具有以下特点:⑴多见于6月~3岁小儿,偶可见4~5岁,6岁以后罕见;⑵患儿平素体质较好;⑶惊厥多发生在病初体温骤升≥39℃时,常见于急毒性上呼吸道感染;⑷惊厥呈全身性、次数少(绝大部分在一次发热过程中只出现一次惊厥)、时间短(数秒至10分钟)、恢复快、无异常神经系统症状,简单型高热惊厥预后良好,对智力、学习、行为多无影响。30%~50%患儿以后发热时亦易惊厥,一般到学龄期不再发生。

 高热惊厥有以下特点之一则称为复杂型高热惊厥:⑴发病年龄在6个月以前或6岁以后;⑵发作持续时间长,超过15分钟;⑶一次发热性疾病中反复惊厥多次;⑷发作表现为局限性惊厥;⑸发作后有暂时性麻

 张医生医师

 婴幼儿期,小儿常因高热而出现抽筋,表现为神志不清,时时抽动,但抽后缓解期间患儿常嬉戏如常,无其它神经症状,临床称为高热惊厥。

 偶发的高热惊厥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但是,多次反复的高热惊厥对大脑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据资料统计,大约20%的孩子以后会转变成癫痫,其中多为高热惊厥持续时间长、发作频繁,发作后出现嗜睡的患儿。有的患儿在体温38℃时也发生惊厥,也有的孩子有癫痫家族史。这些孩子大多数在第一次高热惊厥后10年内转为癫痫。值得注意的是大约有13.6%高热惊厥的患儿以后可能留下不同程度的智能落后,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因此,在婴儿期有效地控制惊厥的发作或许能有效地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对于1年内发生惊厥5次以上,每次发作时间超过20分钟,且发作1周后脑电图持续异常或有癫痫家族史等情况的孩子,应加强临床随访进行预防性治疗。可选用苯巴比妥,每日每公斤体重5毫克,分3次口服,坚持服用2年或服用到4~6岁。另外物理降温很重要,当孩子出现高热时,可用30%的酒精擦浴或用冰袋置于头额部降温,同时给予退热处理,以防止惊厥的发生。

魏医生医师

 病情分析:您好,小儿抽风的原因很复杂,常见的原因可按发热与否分为两大类,无热惊厥和高热惊厥。就是抽风伴有发热,这类主要也包括两种疾病,一种是由于高热刺激引起的高热惊厥,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另一种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例如大脑炎、脑膜炎等。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如中毒、肿瘤等。抽风同时伴有高热者,应积极降温,如用酒精或白酒加一倍水稀释后,作酒精擦浴或头部放置冰袋,迅速降温后可使抽风停止。当然不管采取什么措施都是在家的权宜之计,最终还须急送医院。在送往医院路程中,应密切观察病儿,不可将病儿严密包裹在被子里,以至孩子发生窒息都未被发现。到医院后,由医生检查确定抽风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才是根本办法。如缺钙应补钙,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另外口服、肌肉、静脉注射镇静止惊药是控制抽风再发作的有效措施,采取那种药物,用那种方法应由医生决定,另外小儿抽风可以接受分离型脑起搏器的治疗。

 意见建议: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祝早日康复。

邵医生医师

 病情分析: 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2.网络上的抽风是指:网络上的因为服务器维护或者是其他条件的干扰导致用户有明显的网络延迟或者是网络不稳定甚至掉线。3.口语上抽风是指人的行为举止不正常,让人难以理解。常用于损人

 意见建议:

 小儿抽风的原因很复杂,常见的原因可按发热与否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无热惊厥,即抽风时不伴发热,主要包括两种疾病,一种是小儿低钙性手足搐搦症,就是由于体内缺钙引起抽风。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

 另一种是癫痫,就是俗话说的"羊角风"。其他还有脑炎后遗症、核黄疸等等。

 第二类为高热惊厥,就是抽风伴有发热,这类主要也包括两种疾病,一种是由于高热刺激引起的高热惊厥,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另一种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例如大脑炎、脑膜炎等。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如中毒、肿瘤等。

 抽风(主动性解释):在风大的时候,到楼顶处,8楼适宜,手拿一个小棍,上面拴一条绳子,会动手中的小棍,左右画半弧形的动作为“抽风”。

黄医生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你好,治疗癫痫要到正规的医院治疗。大多数癫痫药物都有抗癫痫的作用,药物只是通过降低大脑神经兴奋性来起到抗癫痫的作用,而不能起到激活细胞的作用,而且长期服药会导致血药浓度过高,不但无法控制发作还会增加发作次数,没每发作一次脑细胞受损一次。

 意见建议:癫痫病患者首先不能喝酒,不能抽烟;不能熬夜;不要吃易上火的东西;要保持良好的心境,不生气;多做体育运动加强体质减少感冒的发生。平时注意第一注意饮食尽量清淡少肉类特别是猪肉(猪肥肉绝对禁忌)其他肉类适量。多吃一些富含维他命B、C的食物,新鲜蔬菜以及富含矿物质胆碱的食物如杏香蕉葡萄橙海藻鱼蛋黄和卷心菜等。玉米糙大米全小麦黄豆蒜头蘑菇酵母奶动物肝脏沙丁鱼瘦肉类等亦有益于脑。第二适当体育锻炼避免过度劳累。规律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睡眠时间不足。第三情绪方面避免生气减少各方面压力。另外电脑电视都不能过长玩1小时为宜。

 陈医生医师

 病情分析:您好,癫痫俗称“羊儿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病因复杂的、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综合征。是由阵发性、暂时性脑功能紊乱所致的惊厥发作。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肌肉抽搐、意识、感觉及情感等方面短暂异常。主要因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键全,大脑皮层受到刺激产生过度异常放电所致。惊厥时绝大多数小儿不省人事、两眼紧闭或半睁,眼球上翻、牙关紧闭、口角抽动、头向后仰,四肢反复屈伸,口唇青紫,身体强直,持续十几秒钟到数分钟。癫痫是一种慢性疾病,小儿癫痫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各异,首先要查明病因确定诊断。选择恰当的适宜的治疗,患儿遵照医生嘱咐按时、按量服药,绝大多数患儿病情得到控制或治愈。!

 意见建议:建议不要盲目选择就医,到正规有权威的医院进行治疗。祝早日康复!

 熊医生医师

 病情分析: 你好,这是高热惊厥引起的抽搐。要考虑癫痫病的发生。一定要做好防御措施。高热惊厥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根据统计,3%~4%的儿童至少生过一次高热惊厥。小儿惊厥的.发生率是成人的大脑发育不完善,刺激的分析鉴别能力差,弱的刺激就可使大脑运动社经元异常放,引起惊厥。

 意见建议:于正在发作的患儿,切忌不要用暴力制止肢体的抽动,否则容易导致骨折,将患儿及时送到医院过程中,解开衣扣,并将患儿的头扭到一边,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呕吐物堵塞气管,引起窒息。对对于经常有发作的患儿,平时注意不要参加有一定危险性的活动,如爬高、游泳等活动,如果参加,一定要成人陪同。对于经常感冒、咽喉发炎及发热的患儿,应该细心照顾,发热后及时就医,及时退热,防止高热引起抽搐发作。

 杨医生医师

 病情分析:您好,癫痫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神经方面的疾病,其临床的定义为: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控制不好可迁延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

 意见建议:癫痫病其实就是神经异常放电引起的大脑功能性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患上癫痫之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发作表现,很多癫痫患者由于癫痫总是反复发作,导致自己的正常生活无法继续进行,这对患者来说是一种深深的打击和伤害,所以建议患者及时与医生联系,尽早的进行治疗,要有乐观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一定要坚持长期治疗,这样更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卢医生医师

 病情分析:您好,癫痫是一种慢性易复发性疾病,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行为及自主神经功能等不同脑功能障碍。初期是治疗癫痫的最佳时期,采用科学方法治疗癫痫是可以及时治疗的。早期癫痫症状不是很重,更重要的是致病因对患者身体的影响还比较小,容易查找和清除。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结合每个患者的详细情况,来选择适合患者病情的治疗方案,才会有明显效果。

 意见建议:建议您及时到正规的专科医院进行治疗和确诊,以免加重病情。祝您早日康复!

 扈医生医师

 病情分析: 高热抽风必须迅速得到控制,出现这种情况一定马上到医院治疗,不能拖,因为抽风一旦超过30分钟,就会引起脑细胞损伤,马虎不得。抽风时家长千万不要乱动孩子,先把孩子的头偏向一侧,防止孩子将呕吐物、分泌物吸入气管。可以将勺子把或者筷子缠上纱布,放在孩子的两牙之间,以免抽风时咬伤舌尖。用手捏孩子的人中、合谷、涌泉等穴位,刺激使其惊厥停止。

 意见建议:孩子发烧时,先将衣服敞开,但要把肚子盖好,用酒精物理降温后,也不要把孩子裹起来发汗。

邓医生医师

 病情分析:您好,癫痫里面有一部分是抽风,其他的可能是意识障碍还有失神,或者是感觉精神的改变。但是高热惊厥就是抽风,一般不会表现出失神或者是其他的,但是从抽风来讲,高热惊厥和癫痫是一样的。

 意见建议:患者和家属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治疗,医生和患者以及家属均要有充分的耐心和爱心,患者应定期复诊,医生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并辅以科学的生活指导,双方充分配合,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祝早日康复

 陈医生医师

 癫痫患者饮食尽可能做到食品多样化,建议多吃富有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如面食、豆类、瘦肉、鸡蛋、鱼、牛奶等,尤其应多食用豆类、新鲜蔬菜、水果、乳制品,这些含高蛋白质和含磷脂丰富的食品,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和减少发作次数。少吃一些膏粱肥厚的食品,鹅肉、羊肉更应少吃;对一些刺激性很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也以少吃为好,否则,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王医生医师

 问题分析:小儿高热惊厥是一种与发热相关的常见现象,体温常高达39℃以上,导致神经细胞的代谢、氧气消耗量和血流量会发生变化,使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的兴奋状态,而表现出的症状,它好发于6个月-5岁的孩子。

 意见建议:根据你所描述的情况,考虑小儿高热惊厥,表现为肢体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当体温逐渐下降后,这种现象就会逐渐消失。

 马医生医师

 你好,脑瘫可以通过症状来定。脑瘫的症状很多如孩子不会翻身、不会坐、不会爬、不会笑、拇指内收、足内翻、尖足、剪刀步等,有的是一种表现,有的是几种表现一起,应具体、细心的分析。脑瘫的病人首先要有病史,比如生后重度窒息,在成长过程中患过脑炎等,再加上多项检查才能定,这个需要非常慎重的,不能轻易下定义

 张医生医师

 指导意见:有癫痫病的可能性,一般常见的症状为头昏、精神错乱、上腹部不适、视听和嗅觉障碍。发作时(痉挛发作期) ,有些病人先发出尖锐叫声,后既有意识丧失而跌倒,有全身肌肉强直、呼吸停顿,头眼可偏向一侧,数秒钟后有阵挛性抽搐,抽搐逐渐加重,历时数十秒钟,阵挛期呼吸恢复,口吐白沫。

中风与癫痫的症状的区别

中风(apoplexy)是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本病发病率和亡率较高,常留有后遗症;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高,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因此,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

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属本病范畴。西医学将本病主要化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常可导致出血性中风;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常形成缺血性中风。另外高血糖、高血脂、血液流变学异常及情绪的异常波动与本病发生密切相关。头颅CT、核磁共振检查可确诊 凡中风,皆是真阳衰损的“阴盛阳虚” 证候。脑溢血,就是“阴盛格阳”导致的阳气上冲的症状,决不应看作是“阴虚阳盛”的症状。阳气上冲,聚于脑部,中枢神经就会受到比平日多几倍的刺激,由于 大脑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周身岂有不抽筋、不痉挛的道理?而且,一定会神志不清,不省人事,不论是“阳证”还是“阴证”,都是阳气聚集它处而不能归元的结果。

所以,治疗原则应该是先扶其真元,同时兼顾病邪的部位。真阳元气在哪里衰败,内邪外邪就会在哪里发生,若能恢复真元,内外两邪都能灭绝,这就是“不治邪而 实际就是以此治邪,不治风而实际就是以此治风”的道理。这就是治疗中风的法要。只有如此,才能不误患者。用“祛风化痰”法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就是祛风 化痰的药物都会耗散元气,在这些药物中,还夹杂许多滋阴清热的药物,由于患者阴邪极盛,再用滋阴药物就会使阴邪更盛,致使患者病情转变为脱证。而且,正气 虚而邪始生,不去扶正而去逐邪,甚至还去助邪,就是“舍本逐末”的表现。另外,由于患者真元衰微,用扶其元气的方法,其治愈率尚且不敢说 100%,何况“祛风化痰”法呢?

治疗方法:对于脑溢血患者,可先用白通加猪胆汁汤治之。

此病是由于真元亏损,阴寒太盛,将虚阳格拒在外所致,“火主炎上”,故而邪火上头。因此,除用干姜、附子的大热来助阳祛寒,还配合葱白来通阳气。但阴寒太 盛的病必定会格拒阳药,所以加人尿、猪胆汁等寒良的药品为引导,使热药能入里发挥作用。寒邪被化,真元振奋,在头的虚火必定归元,危症解除,然后辅以通络 破瘀的药物,可使脑部瘀血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消除。(服用白通加猪胆汁汤后,患者可能暂时出现心烦身热、张目喘促症状,医生不必惊慌,这是阳气发动、阴邪 外出的表现,凌晨3点或下午5点,症状必会减轻或消除,不应作急救处理。而且,虚火归元,大脑清凉,浑身痉挛的症状也就自然同时消除了)。

对于脑血栓患者,脱证先用大剂参附汤(人参和附子各60g以上去药渣并浓缩)救急,然后可用补阳还五汤加四逆汤治之。补阳还五汤中的生黄芪必须用至120g。

四逆汤中的3种药物都必须用至30g以上,此等用量只会嫌其少而不会嫌其多。

四逆汤方:附子30克 干姜40克 炙甘草50克。

另外,脑血栓患者在发病几天后,也会发生浑身抽筋、痉挛的现象,这是由于脑部有瘀血,中枢神经会激发一些肾阳上升到脑部破瘀,但由于患者阳气衰微,一经激 发,便大部上升于脑,下焦空虚,致使二便失禁。头部的阳气有余,就会强烈地刺激中枢神经,导致抽筋、痉挛现象的发生。西医只会为患者注射,来抑制神 经的作用。而的作用就是在激发真元(抽取一定量的真阳),使“阴阳”暂时恢复升降的功能,从而达到镇静的目的(服用四逆汤、参附汤可以使人困倦异 常,就是真阳被振奋起来的结果,真阳的特性就是“藏”。而虚阳外越才会使人兴奋无比)。

此时应该用“回阳救逆”(而不是用抽取元气)的方法来恢复元气的功能,所以,应该服用大剂参附汤回阳救逆。服后,患者可能暂时出现心烦身热、张目喘促症 状,医生不必惊慌,这是阳药运行、阴邪外出的表现,凌晨3点或下午5点,症状必会减轻或消除,不应当作紧急情况处理,二便失禁的情况也会随之消除。而且, 真阴上升,虚火下降,大脑自然清凉,浑身痉挛的症状也就自然同时消除了。服用四逆汤也会有同样的效果。

中风饮食治疗原则 急性脑血管疾病又名脑卒中、中风,是脑部血管疾病的总称。好发于中老年人,常见病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由于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液流入脑实质内,则为脑出血。由于脑血管狭窄、闭塞而致相应供给脑组织缺血、梗阻,症状持续不超过24h者,称为短暂脑缺血性发作;症状重持续24h以上者,称为脑梗,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临床表现有一定局限性神经症状,发生在一侧大脑半球者,有对侧三瘫,即对侧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症状,或同时有失语。发生在脑干、小脑者则有同侧脑神经麻痹、对侧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同侧肢体共济失调。严重病例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甚至发生脑疝或亡。

我国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亡率明显高于冠心病,其中脑出血发生比例较高;而西方国家则相反,冠心病的发病率高。究其原因,除种族、遗传、环境等因素外,饮食结构和营养因素的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因此,纠正营养失调和进行饮食营养治疗是防治急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饮食营养影响

1.营养失调与脑年中;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因此与其有关的饮食营养因素与脑卒中也有密切关系。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脂肪摄入过多,占总热能40%的地区,脑缺血、脑梗发病率高,而低脂肪、低蛋白质、高盐饮食地区,脑出血发病率高。实验研究证实血清胆固醇过高,易发生粥样硬化性血栓,而高血压同时有胆固醇过低,可使动脉壁变脆弱,红细胞脆性增加,易发生出血。营养失调,不仅仅是主要营养素数量之间的比例失调,一定程度上质量比数量的影响更重要。如脂肪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前者能降低血胆固醇,但过多则促使脂质过氧化,破坏细胞膜,而后者能升高血胆固醇,故认为两者的比值以1:2为宜,现推荐的最佳比例为P:M:S=1:1:1。蛋白质中优质蛋白,即含硫氨基酸成分高的动物蛋白,如鱼类、家禽、瘦肉等和大豆蛋白低于总蛋白的50%以下,则易发生高血压病、脑卒中。若饮食为高钠、低钙、低钾,也易发生高血压和脑卒中。

2.影响脑卒中预后康复:因脑卒中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功能衰竭,病程中可伴发感染、消化道出血、肾功能障碍;脱水剂、激素等应用,可引起水与电解质紊乱;轻症患者进食减少,重者禁食,饮食营养摄入明显低于需要量。因此,脑卒中病人在原有营养失调的基础上,可能因摄入减少而加重,导致更为严重的营养不足。如果没有足够的热能、必需氨基酸、磷脂和维生素等,必然会影响脑卒中的预后和恢复。

二、饮食营养治疗

饮食营养治疗的目的是全身营养支持,保护脑功能,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在饮食营养供给上要求个体化,即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能否正常饮食,消化吸收功能、体重、血脂、血糖、电解质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饮食营养治疗方案。在急性期饮食治疗是让病人能度过危急阶段,为恢复创造条件。恢复期应提出合理饮食的建议,纠正营养不足或营养失调,促进恢复和防止复发。

1.重症病人的饮食治疗:重症或昏迷病人在起病的2~3d之内如有呕吐、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从静脉补充营养。3d后开始鼻饲,为适应消化道吸收功能,开始的几天内以米汤、蔗糖为主,每次200~250ml,每天4~5次。在已经耐受的情况下,给予混合奶,以增加热能、蛋白质和脂肪,可用牛奶、米汤、蔗糖、鸡蛋、少量植物油。对昏迷时间较长,又有并发症者,应供给高热能、高脂肪的混合奶,保证每天能有蛋白质90~1log,脂肪lOOg,碳水化物300g,总热能10.46MJ(2500kcal),总液体量2500ml,每次300~400ml,每天6~7次。鼻饲速度宜慢些,防止返流到气管内。必要时可选用匀浆饮食或要素饮食。

2.一般病人饮食治疗:热能可按125.52~167.36kJ(30~40kcal)供给,体重超重者适当减少。蛋白质按L 5~2.0g/kg,其中动物蛋白质不低于20g/d,包括含脂肪少的而含蛋白质高的鱼类、家禽、瘦肉等,豆类每天不少于30g。脂肪不超过总热能的30%,胆固醇应低于300mg/d。应尽量少吃含饱和脂肪酸高的肥肉、动物油脂,以及动物的内脏等。超重者脂肪应占总热能的20%以下,胆固醇限制在200mg以内。碳水化物以谷类为主,总热能不低于55%,要粗细搭配,多样化。限制食盐的摄入,每天在6g以内,如使用脱水剂,或是利尿剂可适当增加。为了保证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每天应供给新鲜蔬菜400g以上。进餐制度应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每天4餐,晚餐应清淡易消化。

为什么有些人会突然发生抽畜(俗话"发羊吊")?

癫痫(癫痫)

释义:

1.突然发作的暂时性大脑机能紊乱。俗称羊痫风或羊癫风。

相关文献:《神农本草经》卷一:“[蛇床子]利关节、癫痫、恶疮。”

2.癫狂之疾。

相关文献:

《西游记》第七回:“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次日喧传某家少年遇鬼中恶。其鬼今尚随之。已发狂谵语,后医药符籙皆无验,竟癫痫终身。”

分类:

系多种原因引起脑部神经元群阵发性异常放电所致的发作性运动、感觉、意识、精神、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认为发生癫痫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原发性(功能性)癫痫和继发性(症状性)癫痫。

概述

脑部兴奋性过高的神经元突然、过度的重复放电,导致脑功能突发性、暂时性紊乱,临床表现为短暂的感觉障碍,肢体抽搐,意识丧失,行为障碍或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称为癫痫发作。可分大发作、小发作、局限性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等,具有间歇性、短时性和刻板性的共同特点。

针灸治疗癫痫发作,现代较早的报道在五十年代初。之后,临床资料逐渐增多,科学性不断加强,五十年代末就有单位对针刺与癫痫脑电图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1]。特别是近十馀年来,各种穴位刺激的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控制癫痫发作的持续时间和延长间歇时间方面,有较好的作用,特别对于预防癫痫发作减少发作的频次,也有一定效果。在所有的穴位剌激方法中以穴位埋线应用最为普遍。目前,总有效率在80%左右。

关于针灸治疗癫痫发作的机理,已做了一些工作,但离完全阐明尚有较大距离。五十年代,有人提出针刺穴位是警觉刺激的一种[2]。国外有人通过在异常脑电波部位(事先据脑电图查出)针刺通电,发现可使脑电呈现的异常波消失[3],提示针刺可能是通过抑制癫痫的异常脑电波达到治疗作用的。国内也观察到,针前属正常脑电图的大发作患者,针后仍属正常;而异常脑电图者,针刺则可使72.6%的患者表现为异步化现象(表明癫痫放电停止或减少),进一步证实针刺对癫痫发作有良性控制作用[4]。动物实验也表明,电针可使大鼠脑电出现同步化趋势,可能是通过加强脑的抑制过程来抑制癫痫的发作[5]。

治疗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大椎、腰奇、水沟、后溪。

配穴:百会、陶道、鸠尾、内关、神门、丰隆、筋缩、太冲。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据症情酌取配穴2~3穴,大椎穴以26号针,上斜30度角进针1.5寸左右,当病人有触电感,即退出几分留针。腰奇亦须深刺、重刺(针深1.0~1.2寸)。主穴留针15分钟,配穴一般不留针。大椎、腰奇去针后可加拔火罐。每日1次或隔日1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1、显效:针刺后半年以上未发作或发作明显减少(减少75%以上),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2、有效:针刺后发作减少(减少25%以上),发作持续时间缩短;3、无效:治疗前后变化不大,或一度好转,后又恢复至治疗前状态。

以上法治疗149例。总有效率65%~88.9%[6,7]。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间使、外关;2、神门、后溪。

配穴:分2组,与上对应。1、鸠尾、百会、章门、本神、大陵;2、鱼际、阳溪、三阴交、足三里、丰隆。

(二)治法

药液:05%普鲁卡因生理盐水溶液、维生素B1注射液(含量100毫克/2毫升),任取一种。

每次选一组穴(主穴均取,配穴取1~2穴)。以5号齿科针头深刺得气或出现感传后,推入药液。普鲁卡因每穴注入5毫升(间使、足三里须10毫升),维生素B1每穴0.3~0.5毫升。每日一组,交替轮用,10次1疗程。

(三)疗效评价

治疗145例,有效率为82.1%[8]。

头针

(一)取穴

主穴:额中线、顶中线、顶旁1线、病灶相应区、癫痫区。

配穴:情感区、感觉区、胸腔区、枕上正中线。

病灶相应区位置:须依照脑电图表现,确定其病灶部位,在相应的头皮区域取穴,主额、顶、枕、颞等区。

情感区位置:在运动区前,距该区4.5厘米的平行线上。

癫痫区位置:风池向内1寸再向上1寸,在斜方肌尽头处。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只取一区,根据症状(如精神运动性癫痫加情感区,肢体感觉异常加感觉区等)或疗效情况酌配配穴1~2穴。以26号或28号毫针,进针达到所需深度(长度),快速大幅度捻转1分钟,频率200次/分钟以上,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以同法运针1次。亦可接通G6805电针仪,密波脉冲频率50~240次/分钟,输出量以患者能耐受的强度为宜,时间15~120分钟。

(三)疗效评价

共观察228例,有效率在67.71~100%之间。其中98例曾作1~6年随访,结果显效65例(66.3%),有效23例(23.5%),总有效率89.8%[9~12,16]。

拔罐

(一)取穴

主穴:会阳、长强。

(二)治法

先将被褥分层叠成斜梯形,嘱患者伏卧其上,头胸部降低,臀部垫高,并使两股略分开,暴露 会阳及长强。先在该穴区进行严密消毒。术者一手之中指置患者督脉上,食指与无名指置于两侧之膀胱经,自大椎与大杼穴至长强与白环俞穴处,从上而下推按三遍。然后取三棱针对准会阳(双侧)、长强,迅速点刺,深约0.3厘米。立即用抽气罐吸拔。留罐3分钟后起罐。接着再重复上法推按、拔罐。如此反覆进行3~5遍。吸拔物为血液和淡**粘液,一般开始时其量较多,拔2~3次后逐渐减少,以粘液出尽为止。每周治疗二次,癫痫发作频繁者,可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间隔5天,再行第二疗程。若作巩固治疗,可每周一次,不计疗程。治疗前长期服用抗癫痫药者,可嘱其逐渐减量。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3例,治后半年以上未发作并停用抗癫痫药物者9例;发作次数减少,症状减轻,间隔时间延长,计12例;2例无效[15]。

穴位埋植

(一)取穴

主穴:分4组。1、合谷、后溪、内关、足三里;2、哑门、大椎、间使、曲池;3、鸠尾、腰奇、心俞;4、脊中、筋缩。

配穴:大椎、膻中、长强、中脘、丰隆。

(二)治法

可根据临床发作类型选取主穴,以躯体阵挛、强直为主取第1组,以感觉障碍为主取第2组,以内脏障碍为主取第3组。综合性的取第4组。配穴据症酌加,前3组用缝合针埋植法:皮肤常规消毒,局麻后,以1~3号铬制肠缝穿于三角缝合针上,用持针钳夹持从一侧植入穴位正中适当深度,由另一侧穿出,剪断两侧之肠线,略提一下皮肤,使线头进入皮内(注意切不可暴露在外,以免引起感染),盖上无菌敷料。第4组用止血钳埋植法:局麻下,在穴旁1.5~2厘米处,沿脊柱方向纵形切开0.3~0.5厘米,用小号止血钳向左右两侧分离皮下组织深达肌膜,以钳之弯侧直位深部并按摩1~2分钟,至病人有麻、胀感,取3号羊肠线3厘米对折并埋入穴位深部,以敷料固定。配穴用18号脊髓穿刺针刺入穴位下肌膜层,待有麻胀后抽出针芯,将2厘米3号肠线推入穴位,盖上消毒敷料,并加以固定。每次选1个主穴,1~2个配穴,间隔20天至30天埋线1次。

(三)疗效评价

以本法共治1711例,结果显效890例,有效778例,无效43例,其总有效率为97.4%[13,14]。

芒针

(一)取穴

主穴:神道透腰阳关、神道透大椎、腰奇透腰阳关。

配穴:额三针、昼发加申脉,夜发加照海,体虚加是三里,关元,失眠加神门、三阳交;痰多加丰隆、膻中。

(二)治法

主穴及配穴之额三针一般均选,余穴据症而加。背穴用0.6~1.5尺芒针进行透刺。额三针取双侧眉冲沿膀胱经透刺2针,以此连线的等边三角形另一顶点处沿督脉经透刺,余穴按常规刺法。针刺得气后,背部穴位以中等频率捻转1分钟,平补平泻法。其余穴位按证候用补法或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如每周发作>3次者,每日2次),15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70例,结果治愈19例,显效22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9%[17]。

穴位敷贴

(一)取穴

主穴:大椎、腰俞。

(二)治法

敷药制备:活斑蝥捣碎备用,白矾和麝香另研备用。

先在选好穴位消毒后,用消毒瓷片划破所选穴位皮肤,轻微出血,在出血处拔火罐,约1~2个小时。取下火罐,将斑蝥、白矾和麝香自下而上依次敷于出血处,最后用风湿膏固定,保留3天,每周贴药1次,每4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42例,治愈6例,显效9例,好转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1.4%[18]。

诊断

一、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发作类型分为:

一 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

突然意识丧失,继之先强直后阵挛性痉挛。常伴尖叫、面色青紫、尿失禁、舌咬伤、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持续数十秒或数分钟后痉挛发作自然停止,进入昏睡状态。醒后有短时间的头昏、烦躁、疲乏,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若发作持续不断,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者称大发作持续状态,常危及生命。

二 失神发作(小发作):

突发性精神活动中断,意识丧失、可伴肌阵挛或自动症。一次发作数秒至十余秒。脑电图出现3次/秒棘慢或尖慢波综合。

三 单纯部分性发作:

某一局部或一侧肢体的强直、阵挛性发作,或感觉异常发作,历时短暂,意识清楚。若发作范围沿运动区扩及其他肢体或全身时可伴意识丧失,称杰克森发作(Jack)。发作后患肢可有暂时性瘫痪,称Todd麻痹。

四 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

精神感觉性、精神运动性及混合性发作。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明显的思维、知觉、情感和精神运动障碍。可有神游症、夜游症等自动症表现。有时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可发生伤人、自伤等暴力行为。

五 植物神经性发作(间脑性):

可有头痛型、腹痛型、肢痛型、晕厥型或心血管性发作。

无明确病因者为原发性癫痫,继发于颅内肿瘤、外伤、感染、寄生虫病、脑血管病、全身代谢病等引起者为继发性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