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取穴治疗癫痫-循经治疗的意义
杨继洲是哪个朝代的针灸大师
杨继洲不仅博极群书,还善于实践,注重针、药并重,尤其精擅针灸技法,他一生行医46年,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历任楚王府良医和太医院御医,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医术可谓高超。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是哪个朝代的吧!
杨继洲是哪个朝代的针灸大师
明朝
医学世家博览群书
杨继洲,名济时,字以行,三衢人(浙江衢州廿里镇六都杨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卒于明光宗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在六都杨的《杨氏宗谱》中,杨继洲是唐信安侯杨向后裔。其出身世医家庭,家学渊源,其祖父杨益曾任太医院御医,声望很高,著有《集验医方》刊行于世。父亲也是医生,但他却希望儿子走科举仕途。但杨继洲对当官并不感兴趣,自幼酷爱读书,寒暑不辍。
由于杨氏家中珍藏有各种古医家抄本,以及丰富的秘方、验方与医学典籍,这些家藏医学“宝典”,使杨继洲得以博览群书,通晓各家学说,博学绩文,奠定了他坚实的医学基础。因其祖辈丰富的从医经历,加上杨继洲善于躬身实践,总结临证经验,在进入太医院供职之时,已经功绩卓著,声名籍甚。
医术高超名扬朝野
他用针灸给人们治病有据可查的事例最早是在1555年。那时他来到福建建宁,见一位大娘得了一种怪病,抬不起手,又困倦怕冷,即使在盛夏也喜欢穿着大棉袄,很多医生没办法。杨继洲帮她做了针灸治疗,当天就身轻手举不怕冷了。
他曾为尚书王西翁的女儿治好了颈核肿痛病; 只用几针就把锦衣卫张少泉的夫人患了二十多年癫痫病治愈了; 有位文官叫李渐庵,他的夫人产后出血,两脚肿得像大腿,昏迷不省,十分危急,杨继洲在他足三阴经的穴位上扎了针,只一顿饭工夫,李夫人就苏醒了,肿痛也消了;有位员外熊可山,患了痢疾,咳嗽发烧,吐血不止,生命垂危,众医生都说不能治了,杨继洲发现病人虽然奄奄一息,但胸部尚有余温,只是脐中有一块拳头大的肿块,就为他针了气海穴,又用灸法,灸了五十壮之后,病人苏醒过来,脐中的隆块也散开了,疼痛随即止住,接着,又替他治好了痢疾和咯血,经过一段时间调理,熊员外终于恢复了健康。
杨继洲因“巡按山西御史赵文炳得痿痹之症,身体疼痛,四肢屈伸不便,变形萎缩,百医不治,继洲三针而愈”,便名扬朝野。
医风严谨辩证治疗
尽管杨继洲医术高超,名扬朝野,但他的医疗作风却相当严谨认真。在碰到一些特殊穴位时,更是小心翼翼。比如,为了拔除白内障针扎病人睛中穴前,他除了拿羊眼来做试验外,还要选择无风无雨的天气,清戒三天,安心定志后方才进行。他说:“凡学针人眼者,先试针内障羊眼,能针内障羊眼复明,方针人眼,不可造次。”他对那些漫不经心地为病人一边扎针一边谈笑的医生相当不满,经常予以批评。
杨继洲非常重视医学基础理论,运用选经与得气的观点,在临床治疗时首先进行辩证,然后根据辩证选取有关经络,最后才循经取穴。“宁失其次,勿失其经,宁失其时,勿失其气,取穴少而精。”
他还倡导天、人相互协调这一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理想,阐发对宇宙间生、寿夭、永暂、阴阳等对立统一的朴素辩证观点。
医学成果造福后世
经过长期实践,杨继洲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他将祖传秘方与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编成了三卷《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希望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但未能刻版发行。
后来,他以《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为基础,以《素问》《难经》为宗主,汇集了《神应经》《古今医统》《医学入门》《针灸节要》等针灸论著,又搜集了民间流传的疗法,编成了10卷20余万字的《针灸大成》,由赵文炳作序,公元1601年,该书正式刊行。
该书自刊行以来,平均不到十年就出现一种版本,至今已有日、法、德、拉丁等7种文字、46种版本,传播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声誉之著,在针灸著作中独一无二。《针灸大成》 收入《四库全书总目》,被历代医家尊为针灸经典。
《针灸大成》 是一部内容丰富、方便实用的集大成的著作,在临床上有极高的价值。书中介绍了359个穴位(单穴51、双穴308)及所治的相关疾病,周身经穴及制针法、补泻手法、治症总要等,还引有历代医家编的针灸歌赋,以及自己的医学案例。书中绘制有“阳掌八卦图”和“阴掌八卦图”,作者将掌心、手背按八卦易理分成“九宫八卦图”与人体五脏六腑相联系,是诊治病疼的很有价值的参考图例。
他还将针法的基本操作步骤总结为“十二针法”并编成口诀:“针法玄机口诀多,手法虽多亦不过:切穴持针温口内,进针循摄退针搓,指捻泻气针留豆,摇令穴大拔如梭。”同时又把进针时的一些基本操作归纳为“下手八法”,即:揣、爪、搓、弹、摇、扪、循、捻八种。
值得一提的还有第十卷所附的“四明陈氏小儿按摩经”,里面专门介绍了用于防治小儿病症的特定推拿手法,为针灸医籍中所罕见。
中华神针非遗传承
杨继洲针灸疗法具有广泛的适应症,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极少副作用,对人类的`健康、医疗事业的发展具有极高的价值和贡献。
“衢州杨继洲针灸”项目于2009年6月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衢州市首个传统医药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年,衢江区在廿里镇六都杨二村建成杨继洲针灸文化馆。
2013年11月,世界著名中医针灸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称为“中华第一针”的石学敏和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方剑乔等一行来衢江区考察,寻圣迹访“针”迹,为杨继洲针灸事业发展把脉,在廿里镇六都杨村,石学敏院士为杨继洲针灸文化馆题词并写下了“中华第一神针”。
2014年12月3日,《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14]59号)中,“杨继洲针灸”名列其中。由此,“杨继洲针灸”创造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类唯一针灸项目,成为衢州地区首个传统医药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10月,衢江区启动了国内首部以国家非遗项目杨继洲针灸为题材的微**《神针》的拍摄,并于2015年1月完成制作。
目前,已确定的“杨继洲针灸”代表性传承人有:金瑛、张玉恢。
为纪念杨继洲这位贡献卓著的一代“针灸大师”,在衢州市宁绍巷的神农殿里,塑有杨继洲的半身像。位于衢州城区的杨家巷就是以杨氏命名,一直沿用至今。
位于廿里镇的杨继洲公园,占地22亩,于2015年6月开工建设,并于年底完工向社会开放,杨继洲雕像、针灸文化长廊等全面展示了“杨继洲针灸”这一人类文化瑰宝。
百症赋的解释白话文
百症赋
本赋选自《针灸聚英》,作者不详。因赋中论述多种病症的针灸辨证论治、配方取穴方法,故名之《百症赋》。该赋按头面五官、颈项、躯干、四肢,全身自上而下的顺序编写,共列举了
96症的主治穴位,其中头面五官28症,咽喉颈项6症,妇科7症,儿科1症,诸风伤寒5症,其他43症。治疗上述各症,共用156个穴,大多偏重于特定穴,如五输穴、俞、募、郄、络穴等,列举了多种配穴方法,可以举一反三,进一步去了解处方配穴的基本规律。本赋流传较广,深受针灸临床工作者和针灸爱好者的欢迎,是针灸歌赋中比较重要的一篇。
百症俞穴,再三用心,囱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
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
原夫面肿虚浮,须仗水沟前顶,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
面上虫行有验,迎香可取,耳中蝉呜有声,听会堪攻。
目眩兮支正飞扬,目黄兮阳纲胆俞。
攀睛攻少泽肝俞之所,泪出刺临泣头维之处。
目中漠漠,即寻攒竹三间,目觉恍恍,急取养老天柱。
@@目荒
观其雀目肝气,睛明行间而细推,审他项强伤寒,温溜期门而主之。
廉泉中冲舌下肿痛堪取,天府合谷,鼻中衄血宜进。
耳门丝竹空,蛀牙疼于顷刻,颊车地仓穴,正口喎于片时。
喉痛兮液门鱼际去疗,转筋兮金门丘墟来医。
阳谷侠溪,颔肿口噤并治,少商曲泽,血虚口渴同施。
通天去鼻内无闻之苦,复溜祛舌干口燥之悲。
哑门关冲,舌缓不语而要紧,天鼎间使,失音嗫嚅而休迟;
太冲泻唇喎以速愈,承浆泻牙痛而即移。
项强多恶风,束骨相连于天柱,热病汗不出,大都更接以经渠。
且如两臂顽麻,少海就傍于三里,半身不遂,阳陵远达于曲池。
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听宫脾俞,祛残心下之悲凄。
久知协肋疼痛,气户华盖有灵。腹内肠鸣,下脘陷谷能平。
胸协支满何疗,章门不用细寻,膈痛饮蓄难禁,膻中巨阙便针。
胸满更加噎塞,中府意舍所行,胸膈停留瘀血,肾俞巨胶宜征。
胸满项强,神藏璇玑宜试,背连腰痛,白环委中曾经。
脊强兮水道筋缩,目眩兮颧胶大迎。
痉病非颅息而不愈,脐风须然谷而易醒。
委阳天池,腋肿针而速散,后溪环跳,腿痛剌而即轻。
梦魇不安,厉兑相谐于隐白,发狂奔走,上脘同起于神门,惊悸怔忡,取阳交解溪易误,反张悲哭,仗天冲大横须精。
癫疾必身柱本神之命,痰热仗少冲曲池之津。
岁热时行,陶道复求肺俞理,风癫常发,神道须还心俞宁。
湿寒湿热下胶定,厥寒厥热涌泉清。
寒栗恶寒,二间疏通阴郄谙,烦心呕吐,幽门闭彻玉堂明。
行间涌泉去消渴之肾竭,阴陵水分去水肿之脐盈。
痨瘵传尸,趋魄户膏肓之路,中邪霍乱,寻阴谷三里之程。
治疸消黄,谐后溪劳宫而看,倦言嗜卧,往通里大钟而明。
咳嗽连声,肺俞须迎天突穴,小便赤涩,兑端独泻太阳经。
剌长强于承山,善主肠风新下血,针三阴于气海,专司白浊久遗精。
且如肓俞横骨,泻五淋之久积,阴郄后溪,治盗汗之多出。
脾虚谷以不消,脾俞膀胱俞觅,胃冷食而难化,魂门胃俞堪责。
鼻痔必取龈交,瘿气须求浮白。
大敦照海患寒症而善蠲,五里臂臑,生@@疮而能治。 @@
病历
至阴屋翳,疗痒疾之疼多,肩隅阳溪,清阴中之热极,抑又论妇人经事改常,自有地机血海,女子少气漏血,不无交信合阳。
带下产崩,冲门气冲宜审,月潮违限,天枢水泉细详。
肩井乳痈而极效,商丘痔瘤而最良。
脱肛趋百会尾翳之所,无子搜阴交石关之乡,中脘主乎积痢,外丘收乎大肠。
寒疟兮商阳太溪验,眩癖兮冲门血海强。
夫医乃人之司命,非志立士莫为,针乃理之渊征,须至人之指教。
先究其病源,复考其穴道,随手见功,应针取效。
方知玄理之玄,始达妙中之妙,此篇不尽,略举其要。
百症赋白话解
百症俞穴,再三用心。
疾病是千变万化的,每一个穴位,也都有它不同的主治作用,要通过腧穴去诊断、治疗全身的病症,怎样去掌握运用,如何对症选穴,是一个比较繁复而细致的问题,必须从多方面细心地结合研究,才能运用适当,获得一定的疗效。
囟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
病程较久,时发时愈,起伏不一的慢性头疼,取用囟会及玉枕穴,可以旺盛血行,制止疼痛。
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
取足少阳胆经的悬颅、颔厌,可治疗偏头痛;由于痰火上扰而起的痰厥头痛,丰隆、强间二穴上下呼应,可获止痛之效。
原夫面肿虚浮,须仗水沟、前顶;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
颜面及眼睑浮肿,应选用水沟(即人中)、前顶以利水、行湿、消肿;两耳失聪,或耳内闭塞、重听,应针刺听会、翳风二穴。
面上虫行有验,迎香可取;耳中蝉噪有声,听会堪攻。
血分有热而发痒,如同皮肤内有虫在行走一样,取迎香穴以凉血止痒;耳鸣如蝉,应取用足少阳胆经的听会穴。
目眩兮,支正、飞扬;目黄兮,阳纲、胆俞。
血热上攻的目眩头晕,可针刺支正、飞扬二穴以引火下行;黄疸初起见到目黄症,应取阳纲、胆俞二穴疏通胆道,清热化湿而祛黄。
攀晴攻少泽、肝俞之所,泪出刺临泣、头维之处。
胬肉攀睛,应取少泽及肝俞以和肝、清热、调血、明目;迎风流泪及目泪自出,取用头临泣及头维二穴相配,可疏风清热,祛寒止泪。
目中漠漠,即寻攒竹、三间;目觉〓〓,急取养老、天柱。
视物不明,看东西有如烟尘密布,模糊不清的现象,应针刺攒竹、三问以消除外翳,恢复视觉;两目昏暗,视物不清,应取养老、天柱二穴,能益阴明日。
观其雀目肝气,晴明、行间而细推;审他项强伤寒,温溜、期门而主之。
夜晚视物不清,即夜盲症,主要是肝血虚造成的,取睛明、行间二穴上下相配,就是以补虚泻热为主的疗法,并应根据病因,正确地施行补泻手法;外感寒邪侵袭肌表,出现头项强痛而恶寒等,针刺温溜、期门穴。
廉泉、中冲,舌下肿疼堪取;天府、合谷,鼻中衄血宜追。
心经火盛血壅而致舌下肿疼,廉泉和中冲穴配合虚用,可泻热消肿;鼻出血,应取天府、合谷二穴表里配合,自可获得泻热止血的效果。
耳门、丝竹空,住牙疼于顷刻;颊车、地仓穴,正口?于片时。
耳门与丝竹空相配,能清除局部的郁火,使牙疼立刻止住;颊车与地仓,是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口眼?斜的特效穴。
喉痛兮,液门、鱼际去疗;转筋兮,金门、丘墟来医。
咽喉红肿疼痛,应取液门、鱼际治疗;腓肠肌强直性痉挛,取金门、丘墟二穴相配,具有舒筋活络止痛的功效。
阳谷、侠溪,颌肿口噤并治;少商、曲泽,血虚口渴同施。
下颌部肿胀,以致不能张口,说话困难,阳谷、侠溪二穴相配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血虚生热,化燥灼阴而致口渴等症,取少商、曲泽二穴,可清热养津而解口渴。
通天去鼻内无闻之苦;复溜祛舌干口燥之悲。
各种原因导致的嗅觉减退,不闻香臭的症状,针刺通天穴,能迅速地宣通鼻窍,恢复嗅觉;由肾阴亏虚而出现的舌干口燥的疾病,取用复溜穴能滋阴降火,生津止渴。
哑门、关冲,舌缓不语而要紧;天鼎、间使,失音嗫嚅而休迟。
三焦壅热,上冲舌本,舌不能运动,语言难出,取用关冲与哑门二穴,可标本兼顾而病能渐愈;突然不能发声,言语困难,取天鼎、间使可以治疗。
太冲泻唇?以速愈,承浆泻牙疼而即移。
中风口眼?斜,针刺太冲穴可息风降逆;承浆是止牙疼的要穴。
项强多恶风,束骨相连于天柱;热病汗不出,大都更接于经渠。
头项强痛、怕风的病,应取束骨、天柱以通阳疏卫;热病但无汗,应取大都、经渠二穴上下相配治疗。
且如两臂顽麻,少海就傍于三里;半身不遂,阳陵远达于曲池。
两臂顽钝麻小,不能动弹,或不知痛痒,取手三里和少海穴阴阳相配,可调经活络。阳陵泉与曲池二穴上下相配,是主治半身不遂的要穴。
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听官、脾俞,祛残心下之悲凄。
胸膈间气塞满闷,取建里及内关穴,可健运、和中、调气、攻积;心气虚导致的多愁善悲的现象,取用听宫与脾俞二穴,可收养血宁心安神之效。
久知胁肋痛,气户、华盖有灵;腹内肠鸣,下脘、陷谷能平。
胁肋疼痛,可取气户、华盖以宣肺行气而缓解疼痛;脾胃失调,腹内肠鸣等症,下脘与陷谷相配可以治疗。
胸胁支满何疗,章门、不容细寻;膈疼饮蓄难禁,膻中、巨阙便针。
胸胁满闷,肋间撑支不舒,取章门与不容二穴相配可疏肝止痛;胸膈有水停滞而发作疼痛的症状,可针刺膻中、巨阙穴,使疗效能够直达病灶,缓解疼痛。
胸满更加噎塞,中府、意舍所行;胸膈停留瘀血,肾俞、巨髎宜征。
脾虚气逆而导致胸膈胀满,饮食不能顺利通下的症状,可取中府、意舍二穴,作标本兼治的疗法;瘀血阻滞上焦,胸满烦躁,漱水不欲咽等,用肾俞与巨髎相配可化瘀利气止血。
胸满项强,神藏、璇玑已试;背连腰痛,白环、委中曾经。
胸胁满闷、颈项强直,取神藏、璇玑二穴相配,症状可以缓解;后背连腰痛,可取白环俞、委中配合起来治疗,是最为适宜的。
脊强兮,水道、筋缩;目〓兮,颧髎、大迎。
脊柱强直,针刺水道、筋缩,可以恢复正常的活动;眼睛〓动取颧髎、大迎,是常用的有效穴。
痉病非颅息而不愈;脐风须然谷而易醒。
颅息是治痓病的要穴;脐风取用然谷穴可散风、调气、清热、开窍。
委阳、天池,腋肿针而速散;后溪、环跳,腿疼刺而即轻。
出现腋窝部肿胀的病变,取用委阳、天池,上下呼应,能消肿止痛;后溪和环跳穴,是治疗腿疼的特效穴。
梦魇不宁,厉兑相谐于隐白;发狂奔走,上脘同起于神门。
做恶梦,不时惊觉,神思恍惚,夜卧不安,取厉兑和隐白相配可清火消痰,安神宁志;狂躁暴戾,躁扰不安,应选上脘和神门穴以清热宁心。
惊悸怔忡,取阳交、解溪勿误;反张悲哭,仗天冲、大横须精。
惊恐不安与心跳的现象,阳交、解溪二穴能够治疗;反张悲哭这种类似惊风的儿科疾患,取天冲、大横,可获得一定效果,但必须精细地辨证论治,慎重操作。
癫疾必身柱、本神之令;发热仗少冲、曲池之津。
发作时神志昏迷,肌肉抽搐的癫痫病,取身柱、本神二穴可平肝、化痰、清火;对于各种发热的症状,少冲、曲池二穴都有清热作用。
岁热时行,陶道复求肺俞理;风痫常发,神道须还心俞宁。
流行性的温热病,应取陶道、肺俞二穴,标本兼治;风痫病频繁发作,神道、心俞相配可清心泻热而开窍。
湿寒湿热下髎定;厥寒厥热涌泉清。
湿病兼寒或兼热,下髎都是一个主治要穴;阴阳失调,气向上逆的热厥或寒厥,取用涌泉可拯肾气之衰微。
寒栗恶寒,二间疏通阴郄暗;烦心呕吐,幽门开彻玉堂明。
恶寒寒战,取二间及阴郄二穴相配治疗;心烦呕吐,幽门与玉堂二穴尤有良效。
行间、涌泉,主消渴之肾渴;阴陵、水分,去水肿之脐盈。
消渴病肾阴亏耗的,应取涌泉与行间二穴相配,可清热养津;阴陵泉、水分二穴,对水湿内停造成的腹部皮肤紧张、脐窝消失甚至突出的现象,确有特殊功效。
痨瘵传尸,趋魄户、膏肓之路;中邪霍乱,寻阴谷、三里之程。
能普遍传染的肺结核病,取魄户、膏肓可恢复强壮;突然发生腹部绞痛,上吐下泻的霍乱病,阴谷、足三里二穴可以缓解症状。
治疸消黄,谐后溪、劳宫而看;倦言嗜卧,往通里、大钟而明。
治疗黄疸病,应取后溪、劳官二穴;少气懒言,倦怠嗜卧,取通里与大钟相配,症状可逐渐消除。
咳嗽连声,肺俞须迎天突穴;小便赤涩,兑端独泻太阳经。
咳嗽不断,应取肺俞及天突穴,前后配穴,可养肺调气止咳;小便量少,色黄赤,取用兑端及手太阳经的小海穴,自可清热利尿。
刺长强与承山,善主肠风新下血;针三阴与气海,专司白浊久遗精。
长强与承山相配,是主治肠风下血及一切肛门疾患的特效穴;遗精、白浊日久,可取三阴交及气海,从而获得渗湿固精的功效。
且如肓俞、横骨,泻五淋之久积;阴郄、后溪,治盗汗之多出。
各种淋证日久不愈,取肓俞与横骨穴相配合,能够清热开郁,利水止痛;阴郄、后溪二穴,最适宜于阴分火盛,热象较甚的盗汗症,有退热养阴的显著功效。
脾虚谷以不消,脾俞、膀胱俞觅;胃冷食而难化,魂门、胃俞堪责。
因脾失健运所引起的饮食减少,食后不易消化等现象,脾俞和膀胱俞有特殊功效;胃阳不足,不能腐熟水谷,饮食难以消化,应取魂门、胃俞二穴以宽胸和胃,增强运化。
鼻痔必取龈交,瘿气须求浮白。
鼻生息肉,取龈交穴可清热泻火;瘿瘤病(即甲状腺肿)应取浮白穴以清热、消炎、凉血、镇静。
大敦、照海,患寒疝而善蠲;五里、臂臑,生疠疮而能治。
大敦与照海二穴相配,可治疗以少腹疼痛为特征的疝气病;手五里和臂臑是治疗疠疮的要穴。
至阴、屋翳,疗痒疾之疼多;肩髃、阳溪,消瘾风之热极。
不论属虚属实的痒和疼痛,取至阴、屋翳二穴,是一种以清热养血为主的配穴法;荨麻疹是由内在的热极生风而致,应取肩髃、阳溪穴治疗。
抑又论妇经事改常,自有地机、血海;女子少气漏血,不无交信、合阳。
妇女月经不正常,如痛经、闭经、经期或迟或早,取用足太阴脾经的地机、血海二穴,确是常用的有效配穴法;女子气虚不能摄血,冲任不固,以至形成漏经的症状,应取交信、合阳以固血止崩。
带下产崩,冲门、气冲宜审;月潮违限,天枢、水泉细详。
带下或产后血崩,冲门和气冲穴是主治妇科疾患的要穴;月经周期不正常,取天枢、水泉二穴,不论月经先期或后期,皆可适用。
肩井乳痈而极效,商丘痔瘤而最良。
肩井穴可清热、散结、消肿、止痛,是治疗乳痈的特效穴;商丘穴治疗痔瘤是首选穴。
脱肛趋百会、尾翳之所,无子搜阴交、石关之乡。脱肛取百会、鸠尾二穴可升提其气,使脱肛上缩;妇女不能受孕,取阴交、石关二穴,是一种循经取穴的治本疗法。
中脘主乎积痢,外丘收乎大肠。
积久不愈,反复发作的慢性痢疾,取中脘穴可扶脾健胃,增强运化;治疗脱肛,可取外丘穴。
寒疟兮,商阳、太溪验;痃癖兮,冲门、血海强。
寒疟取商阳、太溪二穴,是以宣阳和阴为主的一种有效配穴法;痃癖取用足太阴脾经的冲门、血海,可调和气血,标本兼治。
夫医乃人之司命,非志士而莫为;针乃理之渊微,须至人之指教。先究其病源,后攻其穴道,随手见功,应针取效。方知玄理之玄,始达妙中之妙。此篇不尽,略举其要。
医生主宰着病人的生命,不是有志于此的人不要轻率学习;针灸治病包涵着许多深远的理论内容,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接受专家的指导,才能不致茫无头绪。治病的时候,一定要先查明病源,再辨证选穴,同时锻炼指力,适当地运用补泻手法,结合临床经验,这样对于针灸的适应证,自可发挥高度的疗效。如能掌握了针灸处方的规律,和配穴、取穴的纲要,在这些规律与纲要中,再进一步去体验针灸治病的原理,深入钻研,达到融会贯通,也就可不断产生奇妙的疗效。
本赋虽还不足称为全面的介绍,但举一反三,也可作为治疗的准则,来灵活运用了。
有精神病能治愈吗?
精神病当然是能治的,精神病可以简单的分为器质性精神病和功能性的精神病。器质性的精神病是可以找到器质性的病因,或者由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病,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或者躯体疾病进行治疗,并且同时可以针对精神症状进行处理。即使病因很难去除,经过精神药物的治疗,比如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或者抗抑郁剂的治疗,患者的精神症状往往能够得到缓解甚至控制。功能性的精神病病因不明确,往往是对症治疗,目前对症治疗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很多患者的精神症状可以得到控制甚至消失。但是由于不是对因治疗而是对症治疗,精神症状会复发或者复燃,所以一定要坚持足够的剂量以及足够长时间的药物治疗。对于功能性的精神病,在恢复期的时候心理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改变患者个性特点以及行为模式,有效预防精神病的复发。
电针疗法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书名·电针疗法 5 针灸治疗方法之一·电针疗法 5.1 电针临床应用的发展 5.2 电针的电流作用 5.3 电针仪 5.3.1 电针仪种类 5.3.2 电针仪 *** 适应现象及其防止 5.3.3 电针 *** 与手法运针 *** 的比较 5.4 电针的适应症 5.5 电针的禁忌症 5.6 电针的操作 5.6.1 选穴 5.6.2 电针方法 5.6.3 脉冲电流的选择 5.6.4 电流的 *** 强度 "感觉阈" 5.6.5 治疗时间 5.7 电针的应用 5.8 注意事项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电针疗法 1 拼音
diàn zhēn liáo fǎ
2 英文参考electrotherapy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acupuncture with electric stimulation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galvanoacupuncture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EAC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electroacupuncture therapy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electroacupunctur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electroaxupuncture therapy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电针疗法:1.书名;2.针灸治疗方法。
4 书名·电针疗法《电针疗法》为书名[1]。朱龙玉撰[1]。1957年由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
5 针灸治疗方法之一·电针疗法电针疗法(electroaxupuncture therapy)为针刺疗法之一[2]。是在刺入腧穴的针具上,用电针机通电,将电流 *** 和针刺结合起来治疗疾病的方法[3]。一般是在毫针针刺的基础上,通过针体对机体导入不同性质的电流[1][2]。
5.1 电针临床应用的发展关于电针的临床应用,国内早在1934年《针灸杂志》第一期上就有报道[1]。但比较系统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则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事[1]。
电针疗法是用电针仪器输出不同的脉冲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于人体的经络穴位而治疗疾病的方法。是在祖国医学针灸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34年《针灸杂志》对电针疗法就有报道,近年应用较广。
电针能够代替长时间的持续运针,比较客观地挖制 *** 量,电生理效应也可产生治疗作用。对于一些较顽固的病症,需要较强的 *** 而收效,脉冲电流的强 *** 与手捻针相比,病人较易耐受。电针选穴一般以循经取穴为主,也可按神经节段取穴和经验取穴,常选2~4个主要穴位通电。先将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将电针机的输出线分别接于针柄上,选择好所需的波形及频率,逐渐加大电针机的输出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一般通电15~20分钟,病人持续出现酸、麻、胀等感觉和肌肉节律性收缩。凡适用于针灸治疗的疾病,大都适宜用电针。尤其是对某些神经疼痛或麻痹等疾病效果更好。电针在针刺麻醉中也较多应用。
电针疗法系在留针过程中,于相关穴组(两穴为一组)上通以由电针机输出的脉冲电流,电流的组合方式有连续波、疏密波、断续波、起伏波、锯齿波等。临床操作时,选择一定的波型和 *** 强度,至预定时间达到 *** 量时,即可停止通电,然后出针。该疗法适应范围很广,体针、头针、耳针、面针等均可使用,针刺麻醉中更为常用。应用中须注意的是:心脏病患者要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延髓附近的穴位电流不宜过强,以防发生意外。
5.2 电针的电流作用低频脉冲电流通过毫针 *** 腧穴,具有调整人体功能,加强止痛、镇痛,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肌张力等作用。 低频脉冲电流的波形、频率不同,其作用亦不同,
名 称
频率、波形
特 点
主治及功用
密 波
同频50100次/秒
能降低神经应激功能
止痛、镇静、缓解痉挛、针麻
疏 波
低频25次/秒
能引起肌肉收缩,提高肌肉韧带张力
痿证,各种肌肉、关节、韧带损伤
疏密波
疏、密波交替,持续时间各约1.5秒
能促进代谢,气血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种
止痛,扭挫伤,关节炎,面瘫,肌无力,冻伤等
断续波
断时,1.5秒内无电流,续时,1.5秒密波
能提高肌肉组织的兴奋性
痿证、瘫痪
锯齿波
620次/分,锯齿形波
能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改善气血循环
*** 膈神经,做人工电呼吸,抢救呼吸衰弱
5.3 电针仪 5.3.1 电针仪种类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电针仪虽然种类很多,但从原理上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 蜂鸣式电针仪 是一种利用电铃振荡原理,将直流电转换成脉冲电流。这种脉冲电流波形较窄,如针尖状,且不对称。由于耗电量大,有噪音,现在已很少使用。
② 降压式交流电针仪 是一种以一般市电交流电源,经变压器将电压降至25V以下,再经电阻和电位器加以调控输出,以获得适当的 *** 强度。由于频率不可调,现在也很少使用。
③ 音频振荡电针仪 是一种利用音频振荡器,在20~200Hz范围内,产生频率可调的正弦波电针仪,虽然频率与输出强度可调,但波形单纯,疗效较差。这种电针仪目前亦很少应用。
④ 晶体管噪音式电针仪 此种电针仪的电源为直流6V,噪音频率为15000~20000 Hz,调制频率为3~30 Hz,输出电压为0~50V。E1332电针仪即属此种类型,主要适用于针麻与镇痛治疗等。
⑤ 声波电针仪 即声电针,是将音波发生器所产生的多种声源,如音乐、戏剧、歌曲、广播等声波输入电针仪,输出通过导线与刺入穴位的针灸相联,从而产生一种错综复杂、参差不齐、随机瞬变的复合声电波 *** ,故不易引起人体的适应性,从而长时间治疗时其作用不衰减。由于没有较强的基波干扰, *** 较为舒适患者易接受。声电流比一般脉冲波镇痛效果好。
⑥ 脉冲式电针仪 此种电针仪近年来在国内外应用最广。典型机种为G6805。其采用间歇振荡器为脉冲发生器,由可变电阻改变电路的时间常数,控制脉冲频率。在振荡变压器上绕有多组相互隔离的输出绕组,备绕组的输出经电位器分压后输出。由多谐振荡器输出方波,可获疏密波及断续波与脉冲波型。但是这两种波形的频率是不可调的,方波产生的起伏信号可调制其幅度,可获起伏波及锯齿波等脉冲列波型。 最近由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实验针灸教研室与美国亚特兰大针灸医疗中心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六研究室联合研制成功的第四代WL I型恒流对称双向脉冲电路电针仪。它的特点是恒流对称,而且可用经皮电极。
5.3.2 电针仪 *** 适应现象及其防止为了防止出现适应,电针仪的脉冲波型、脉冲幅度、频率和序列组织应该是多变的。所谓适应是指用固定的脉冲频率和序列作较长时间的 *** 时,随 *** 时间延长,虽然 *** 电流强度不变,但针刺效应会减弱,患者主诉针感降低,甚至毫无 *** 效果,临床上遇到这种情况时,一般都采用不断增加 *** 强度的办法来解决。而另一个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对电针仪的脉冲和脉冲列波型有较大的可调性,使之能产生多种脉冲列波型,可以防止这种适应现象,增加 *** 效果。低频 *** 时,短的脉冲上升时间短暂,较不易适应。高频 *** 时,可利用频率调制或幅度调制形成间断、疏密、起伏、锯齿等不同波形,以避免产生适应现象。
5.3.3 电针 *** 与手法运针 *** 的比较电针和手法运针是两种不同性质的 *** ,电针是依赖电流的作用来兴奋穴位组织,而手法运针则是借助提插捻转等机械动作达到 *** 穴位组织的目的。
实验证明,电针与手法运针的针感与传入神经纤维类别不同,前者以麻为主,主要经以Ⅱ类为主的粗纤维传入中枢,手法运针以酸胀感为主,主要经以Ⅲ类为主的细纤维传入中枢。电针和手法运针的针刺效应也不尽相同。
例如给家兔膀胱内充以等渗温氯化钠溶液50ml,大多可使膀胱呈平静状态,部分出现小的节律性波动。用2~4次/s、幅度360°的手法捻针 *** 次 穴经2~3s的潜伏期,则可见膀胱内压升高,每次运针15s可使膀胱内压升高0.392~0.980kPa,针500次有效率达90%以上;用同法针刺穴旁1厘米的对照点,不能使膀胱内压升高、针200次升高率仅为1%,且上升幅度不超过0.196kPa,具有显著的穴位特异性。而且适宜的电针 *** 同一穴位则一般不能使膀胱内压升高,只有当 *** 强度增加达血压升高、瞳孔放大时才能使膀胱内压升高,但经1~2次电针后针效减弱或消失,要加大 *** 方可继续使膀胱内压改变,而且对照点及其他穴位也有同样的效应,无明显的穴位特异性,这种现象显然是痛 *** 造成的应急反应。
因此就针刺次穴提高膀胱内压而言,手法运针的效果要较电针明显的多。实验证明,手法运针在提高皮肤温度、镇痛针麻、调整胃电、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抑制痫样放电、降低癫痫状态下升高的皮层Ach和K+活度、提高痫症状态下降低的Na+活度等方面也均较电针为佳,而电针对促进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对与前阿皮素有关的多肽的影响方面则较手法运针为好。因此,电针和手法运针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
5.4 电针的适应症电针疗法的应用范围很广,除一般针刺的适应症外,还可用作针刺麻醉、电针休克等[1]。耳针、头针、面针等均可参用本法[2]。
电针疗法目前常用于瘫痪、麻痹、肌萎缩、神经痛、精神病、胆道蛔虫病、胆石症、尿路结石、内脏下垂、尿失禁、尿潴留等。各种痛症,痹症,痿症,心、胃、肠、胆、膀胱、子宫等器官的功能失调,癫狂,肌肉、韧带、关节的损伤性疾病等。针刺麻醉。
5.5 电针的禁忌症禁忌证同体针疗法;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早期(急性炎症期,约12周)病侧不宜用电针治疗。
5.6 电针的操作临床操作时,选取两个适宜穴位,进针得气后,即可按电针机使用要求给予电流 *** ,至予定时间达到 *** 量时,即可停止通电,然后退针[2]。一般每次通电20~30分钟,每日或间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1]。治疗完毕,应调节电钮至“O”位,关闭电源,除去导线,再行起针[1]。
5.6.1 选穴必须选取两个穴位以上,一般以取用同侧肢体13对穴位(即用13对导线)为宜,不可过多,以免 *** 太强,患者不易接受。
5.6.2 电针方法① 将2支针刺入治疗的有效穴位深度,寻找到应有的针感。
② 将电针机的输出旋纽转到零,打开电源开关。
③ 将输出电极分别夹在穴位上的两支针上,慢慢旋动输出旋钮;当肌肉开始收缩时,调整频率及波长旋钮,将频率调到要求程度,再慢慢加大输出量,观察针体周围的收缩,并询问病人的感觉,使其达到适应量。 通电时间:一般520分钟左右。针刺麻醉可持续长时间。如果感觉减低,可适当加大输出量,或暂时断电12分钟左右再行通电。
④治疗完毕,应调节电钮至“O”位,关闭电源,除去导线,再行起针[1]。
5.6.3 脉冲电流的选择由电针机输出的脉冲电流,有双向脉冲电流(间歇振荡电流)、正弦波、方波等[1]。其组合方式有连续波(其低于30赫的称疏波,高于30赫的称密波)、疏密波(疏波密波交替)、断续波(时断时续)、起伏波(脉冲幅度呈周期变化)、锯齿波(起伏如锯齿状)等[1]。
一般使用连续波时,病人感觉较舒适,但易出现电适应现象[1]。疏密波不易产生电适应,但病人局部常觉不适。断续波更不易产生电适应,兴奋作用较强[1]。起伏波、锯齿波较为柔和,且易耐受,所用频率多为1~100次/秒,少数达1000次/秒以上[1]。
通电时,电量应由小到大,以病人感到舒适或能耐受为宜[1]。切忌忽大忽小,时有时无,引起患者不安或肌肉收缩,发生弯针、折针[1]。
5.6.4 电流的 *** 强度 "感觉阈"当电流开到一定强度时,患者有麻刺感,这时的电流强度称为"感觉阈"。 "痛阈":若电流强度增加,患者突然产生刺痛感,这时的电流强度称为电流的"痛阈"。 一般情况下,感觉阈和痛阈之间的电流强度,是治疗最适宜的 *** 强度。
5.6.5 治疗时间一般10~20min,1/d,7~10次为l疗程。
一般每次通电20~30分钟,每日或间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1]。
5.7 电针的应用①?麻痹病证?电针最适应于麻痹病的治疗,如偏瘫、小儿脊髓灰白质炎后遗症、脑炎后遗症、面瘫及其他神经麻痹等。电针可以帮助肌肉收缩,防止萎缩,以促进神经机能恢复。治疗时对穴位的准确度不必过于刻板,主要是根据 *** 部位, *** 穴位下肌肉内有肌梭的穴位和部位,或是靠近神经干的穴位;而肌腱及腱膜部位的穴位疗效并不佳。输出量以肌肉出现明显的收缩为度, *** 时间以15分钟左右为宜。过于强烈的收缩易于疲劳,对疗效有一定影响。使用频率在每秒钟3~20次较为理想,每秒50次以上的频率麻痹肌肉易出现疲劳及适应现象,从而降低肌肉的收缩能力。
②疼痛病证?电针有较好的镇痛作用,针刺麻醉多数是采用电针 *** 法。在治疗疼痛病症时,采用病灶附近及远距离穴位都有很好的镇痛效果。如牙痛针颊车穴、下关穴、冲阳穴有同等的疗效。使用频率为每秒钟100~200次为最理想,输出功率以肌肉明显的收缩或患者感觉较麻为限,镇痛所需要的 *** 时间一般30分钟以上。
③?针感迟纯者?刺针后针感较为敏感者不需要电针 *** ,单用手法足以达到治疗效果。而针感迟纯者,行针时有针感,停止操作则针感消失,为了保持较长时间的留针 *** 作用,可以采用电针 *** 法。这种电针 *** 不需肌肉的收缩;应以加强针感为目的,使针下产生麻感或胀感,如只产生肌肉收缩,而无针感的加强,应调整针刺的位置,使针感增强,或是在增强针感和肌肉收缩的同时出现均可。此种 *** 法,使用的频率较高,通常为每秒钟200~500次。最理想的是交流波电机,增 *** 长可以满足针感的要求。
5.8 注意事项1.电针器的最大输出电压在40伏以上者,最大输出电流应控制在1毫安以内,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2.调节电流量时,应逐渐从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强,以防引起肌肉强烈收缩,患者不能忍受,或造成弯针、断针、晕针等意外。
3.毫针多次通电后针体易剥蚀,用针前必须检查,以防断针。施术时,必须选用性能正常的电针机,并注意检修针具、防止折针[2]。
4.体针疗法的注意事项均应遵守。
5.胸背、上肢穴位使用电针时,不宜将同一对输出的二个电极分别跨接于身体两侧,有严重心脏病者或靠近延脑、脊髓部的穴位应慎用[1]。心脏病患者使用本法时,须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以防发生意外[2]。
6.近延髓、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或有严重心脏病者电流量宜小;腰以上部位一般不宜将一组导线跨接脊柱两侧,以免因强电流横贯脊髓而发生意外。对延髓附近的穴位,电流不宜过强[2]。
7.治疗中如电流输出量时大时小、时断时续,常系导线接触不良,应暂停待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